兵力已经高达三十一万人左右,而诸多部队还没有满编制,所以如果做到全部满编制的话,野战部队的总兵力将会达到三十五万人左右。而如此多的部队中,单单是各部队的师旅级别的部队主官就是有着三十六个,如果加上各军参谋长以及在国家军事委员会下属各部的那些将军们,单单是少将就已经高达百余人之多,而中将级别的也有十余人了。
在这些人当中真正具备大兵团指挥能力的人其实是屈指可数的,前任参谋部总长、现任第二军军长袁方算是一个,他在任职参谋部总长期间制定了渡江战役,调任第二军军长后指挥了巢湖战役、合肥战役以及滁州战役、蚌埠战役,而在北伐战争之后的河南战役中,湖北战役也是由袁方负责统筹指挥。虽然说袁方这个没有那种很明显的亮点,但是他却是国民军里头第一个具备指挥大兵团作战的高级将领。这一点上连沈纲都无法相提并论,沈纲虽然说在国民军里头军衔比袁方高,而且名声也比袁方大,哪怕是任职参谋部总长后,制定了各种战略计划,但是沈纲实际上是没有实际指挥过大兵团作战的。
而在袁方之后,有这份能力和资历的就是李继民了,虽然在江北战役的前期表现的没有太过显眼,但是在后续的徐州战役、济南战役中他手下的第一军兵力加上当时、第二军、第三军的支援部队,他指挥下的部队一度高达十余万,尤其是在徐州战役中,当时国民军和北洋军双方投入的兵力加起来超过二十万人,可是国民军成军以来打过的最大规模的一场战役了。
除了袁方和李继民之外,那么也就只剩下现在的这个徐离善有过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经验和能力了,而这就是青岛战役,别看青岛只有那么大一丁点,但是国民军在山东方向陆续投入的部队高达十余万人,要让这些部队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并在最短的时间内拿下青岛,这份任务可不简单,绝不是说随便发出命令让部队参战就可以的,其中诸多的计划安排都是徐离善费心。
除了这三个人外,在国民军当中也就没有其他什么人指挥过超过十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