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军官能够相提并论了,所以前面多期的毕业生一毕业后基本就是快速晋升并走上中级军官的位置上,在二十年代里陆军几乎是武汉军校生全面取代福州军校生的时代,大量内战时期的福州军校生转入预备役。
而正是武汉军校生的大量进入陆军服役,并逐渐走上高层,才让中国陆军的正规化得到了首次实现。
从1915年开始到1944年,武汉陆军军官学校已经创办了三十九期,其中前面几期里的毕业生如果还没有退役的话,大多数已经步入了高级军官的层次,而那些十期左右的毕业生还普遍停留在校级军官的层次,至于二十五期以后的毕业生,现在大多数还在尉官到校官转变的阶层,至于三十期以后的才刚毕业没有多久,绝大部分都还是尉官呢。
赵临东在第九期毕业生里不算太过优秀,对比诸多同学的晋升速度也算比较慢了,现在才是个少校。
但是偌大一个中国陆军里头和他这样的军官却是占据了绝大部分,不是每个人都是军事天才的,不是每个军官都能够在三十岁之前步入校官的阶层,不是每个军官都能够年纪轻轻在四十岁之前就成为少将的。绝大部分的军官还得一步一步慢慢熬,对于绝大部分军官而言,一生从军一个上校也就到头了,甚至很多人是在中校或者少校的军衔上就退役的,那些能够在有生之年跨入将官阶层的将领都是极少数的一部分而已。
要不然,中国的校级和尉级军官那么多,要是他们都能够一步一步爬上来成为将官的话,那么中国还不得有好几万的将军啊。
如果是和平时期,那么赵临东说什么也不可能突破障碍在退役之前晋升到少将,但是现在却是战争时期,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中国陆军里部队何其多,军官更是数不胜数,但是能够有幸参与实际战争的能够有多少呢?
中国的一百多个师,众多的读力团、营部队,然而真正参与对曰作战的才多少,算上琉球和新加坡方向,哪怕再加上之后的菲律宾那边,动用的部队绝对不会超过三十个师,也就是说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