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gfu,军队是军队,三者从来都不会混为一谈的。
所以尽管国社党在中国无处不在,几乎渗透到了每一个角落,但是对于普通人,尤其是新生代的普通人而言,国社党存在的痕迹是相当淡薄的。
对于普通人而言,国社党就是一个的准入机构,有了党员证后才能够当官从军。至于国社党是干什么的他们不关心不了解,更加不会因为加入了国社党就更改自己的政治主张,要不然国社党内也会保守派和激进派对抗的那么激烈了。
赵毕秋长期呆在国社党内,被外人所忽视也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再忽视,他也是陈敬云的嫡系人马。
这不,1944年底党大会的时候,陈敬云就是把赵毕秋任命为国社党zhongyang委员会委员。而这个zhongyang委员已经是国社党内所能够达到的最高峰了,再上一步那就是zhongyang委员会副主席、zhongyang委员会主席了。
从党内地位而言,赵毕秋是和被作为陈敬云的继承人的陈华天相同的,同时也是和沈纲、陈仪、马寅初相当的。甚至其他几个元帅,比如海军元帅吕健、陆军元帅李连阳等人,在党内的地位实际上还不如赵毕秋,毕竟他们可没有进入zhongyang委员会里头。
实际上,早三十年代的时候,赵毕秋一度还被广泛认为是陈敬云的党内继承人之一,毕竟三十年代的时候,陈敬云还没有大肆宣扬要扶持自己的儿子上位,因此国内一直都是对陈敬云的继承人问题非常关注的。
从内战时代开始,几乎众多军政大佬都被外界猜测为陈敬云继承人过,最早的郑祖荫、洪子泰两人,再到二十年代里呼声非常高的庄楠和唐绍仪,尤其是陈敬云在1925-1930年暂离政坛的时候,庄楠更是被诸多人当成了陈敬云的政治继承人。不过三十年代陈敬云复出,庄楠和唐绍仪的年纪渐大,这继承人的说法也就淡薄了下来,不过有时换成了其他人选,比如时任宣传部部长的赵毕秋,比如马寅初等人都是。不过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