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买都会照顾认识的店铺。在谁家买不是买的,这钱让亲朋好友去赚去,不比让别人赚去好。而且他们更信任熟人、亲朋不会骗他们。
到了富达杂货铺,连枝儿和五郎看车,连蔓儿和小七跟着连守信和张氏进了铺子。
要过年了,铺子里的人比平时多。连蔓儿一进门,就往柜台里看,赵秀娥的爹赵文才和大哥赵富贵,还有两个伙计都在,赵秀娥的娘正往里屋走,掀起门帘,连蔓儿就看见了赵秀娥。
赵秀娥的娘进了里屋,门帘落下来。赵秀娥没有看见连蔓儿。
闺女嫁的近,又不和婆婆、奶婆婆住一块就是有好处啊,可以随时回娘家,连蔓儿想。
赵文才和赵富贵抬头看见连守信来了,忙笑着招呼。
连守信和张氏走,寒暄了几句,就说要买一斤红糖、一斤白糖。
“富贵,你给你四叔称去。要最好的,一样要二斤。”张文才对赵富贵道。
赵富贵答应一声,就去称糖。
“要不了那么多,一样就要一斤。这还不多早晚能吃完那。咱庄户人家,拿这个可当金贵。”连守信忙摆手道。
“那是别人家,老弟你有房子有铺子,还在乎这些。”赵文才笑着道,“这不用你花钱,是老哥哥送给你的。”
“真要不了那么多。”连守信道。
“谁还不我们家,家底薄。”张氏就道,“老赵大哥,你瞧得起我们。你这么说,我和你都高兴,要是大家伙都说我们家福,那你侄子以后好娶。”
赵富贵已经称好了糖,包好了递。红糖一包两斤,白糖一包两斤。如果要退,还要把包打开。
“这……”连守信没有立刻就接。
“老弟你拿着,不要钱,算我送你们的。”赵文才就将两包糖硬塞在连守信手里。
红糖和白糖都是精贵的,一斤糖的钱能买两斤大米,有的庄户人家,一次都是一两二两的买。连守信一次一样要一斤,是存着照顾赵家的生意的心思。
“用不了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