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房子空着,也不让他们去住。”
“爷现在这个家,不好当。”五郎道。
“那是,比以前操心多了。”连蔓儿点头。
当初连守义一家和连守仁一家一条心,连守礼和连守信两家人又都特别“懂事”,那个时候,连老爷子是不用像现在这么操心的。
连守仁做官梦的破灭,二郎娶了赵秀娥,连家的整体形势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管是主观上,还是客观上,连老爷子都不能继续任连守仁一家予取予求了。为了一大家子的和睦,他不得不更努力地做好平衡。
“咱不说这些了,哥,小七,你俩上学去,可得好好念书。”连蔓儿道,“争取考个秀才,最好能考个举人。给咱家争口气,以后咱家挣钱、买地啥的,也不怕别人惦记。”
“嗯。”五郎点头,“蔓儿,我和小七上学,家里就剩你和咱姐,你们俩可要辛苦了。”
“咱店里找个跑堂的替你的班,别的也没啥。”连蔓儿就道。
五郎去上学,就不能继续在店里跑堂了,一家人早就在寻找替五郎的人手,最后选了一个十三岁的半大小子,叫石娃子的。石娃子是成都府人,跟着他父亲到了北方来。他父亲在山上做个小小的匠人头目。山上没有适合石娃子干的活,正好早点铺子要人,让他来试了试。没想到石娃子做跑堂还有点天分,连守信就做主收下了他。
“二姐,你好像不大高兴是吧。”小七敏感地觉察到连蔓儿情绪不高,就地问道。
在自家人面前,连蔓儿已经不隐藏的真实心情了。
“我舍不得你俩呗。”连蔓儿就道。这也是真心话,兄妹们整天都在一起,五郎和小七去上学,每天在一块的就不多了。
“我也舍不得你,二姐,我还舍不得咱,舍不得咱爹和娘。”小七就往连蔓儿身上靠了靠,说道。
“快别说了,这也不是去多老远,再说,每天还的那。”张氏道。话是这么说,但是心里空落落,最舍不得的,也是张氏。
“你俩上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