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担,也花不了太多,一两银子花不了。不过……
“给那些伺候人的打赏,这个不能省,要多给。……天还冷,娘给你带了炭炉,考试的时候也能带进去。到了那,炭咱另外买。哥,炭钱你可别省,挑那好的,没有烟的买。”连蔓儿一桩桩地帮五郎计算着,“还有车马费,……认识些朋友,一起喝茶、吃个点心,这个也要花钱。”
“虽说幼恒哥家就在那,有啥事能找他。不过,哥你手里还得留点儿应急的钱。……不住幼恒哥家,可还是得去幼恒哥家拜拜长辈,得准备礼。……宋家老夫人那,人家打发人来说了一次,这也是个人情,也得去看看……”
“这些我都想到了,三两银子,足够了。”五郎就道。
虽是五郎这么说,连蔓儿还是将称出来的银钱都给了五郎。另外,她又用荷包装了两个小银锞子,让五郎贴身带着,以备不时只需。
张氏将五郎带的衣裳鞋袜都检查了一遍,生怕他衣裳带的少,到县城会受冻一样,连蔓儿则帮着查看笔墨纸砚、考篮等。
一切都准备的妥妥当当的,五郎又去向鲁先生辞别。鲁先生自然也要嘱咐一番,之后,众人才松五郎上了车。
“……都放心吧。”五郎在车上坐好了,又探出来头来说了一句。
送五郎的车远去,张氏扭过头来,连蔓儿就瞧见她的眼圈红了。
儿子第一次独自离家,而且不是一天两天,而是一去就十多天。张氏不习惯,舍不得。
这是每一个母亲都难免要经历的,要想儿女有出息,就必须要放飞。
五郎去考试,小七就变成了一个人去上学。
张氏就跟连守信说她不放心,让连守信每天接送小七。
“以前有他哥,咱不用操心。现在就剩他一个人,这每天来回也没个伴儿。”
连守信犹豫都没犹豫,就立刻答应了。
不同意的是小七。
“我都这么大的人了,再让你们接送,同学都该笑话我了。”小七抱着大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