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交给连老爷和周氏,这是为了老两口考虑。比如说要磨米、磨面,用大豆换豆油、豆腐,花生要卖了换钱,供给老两口所需的油盐酱醋等,这些就都由连守信和连守礼来负责,不再让连老爷和周氏操一点心。
连老爷和周氏这老两口,只要坐在炕上,等着吃喝就可以了。
老两口的吃穿用度完全不用连守仁和连守义供给,不过他们也有赡养老人的责任。他们的责任,就是将老两口给伺候的停停当当的。
吃穿用度都不缺,若是因为他们伺候的不周到,而让连老爷和周氏老两口有什么不满,或是受了什么委屈,那么不仅连守信和连守礼不答应,这一村的人也不会放过连守仁、连守义这两股人。
除了连老爷和周氏的供给,再去除赔偿给武家兄弟的,剩下的高粱一千六百五十斤,糜四百三十斤,大豆一百八十斤,小豆六十斤,绿豆、谷各十八斤,花生四百八十斤则归连家上房,包括连老爷和周氏老两口在内的所有人所共有。
这一共是两千八百三十六斤的粮,不算连老爷和周氏,上房人均可分配到的口粮是二百五十八到二百二十斤左右,其中花生为经济作物,卖掉能换的更多可糊口的粮食,再加上瓜菜,将将够糊口。
连蔓儿粗略地算了一下,这样,也差不多就是原来没分家的时候,老宅的生活水平。
肯定撑不着,油星很少,但也饿不死。
只有老两口有柴禾,那是里正等人给连守信、五郎做的人情。这些柴禾够老两口烧的,但肯定不够上房那么多人烧的。
这似乎是个问题,但在庄户人家,也不算是大问题。很多庄户人家的地少,柴禾不够烧,那么就要去拾柴禾。这个活,连家上房除了二妞妞不能做,其他人都能做。
这一冬天,也没活计可做,那十几口人正好每天去拾柴禾,有点活干,极好。
三十亩地收回来,里正就和五郎商量,将南山旁边那十二亩拿出来,交给五郎。五郎当即就按照原来的地租,将这十二亩地租给了三十里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