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年代标准的美人坯子。只是细看过去,腮上略有几点雀斑。年轻的姑娘家,这几点雀斑并无损于她的美貌,反而让她添了几分青春可人。
连蔓儿和秦若娟说话,两个人说的都是官话。秦若娟的声音很好听。很柔和。秦家的祖籍是河间府。不过却听不出秦若娟说话有任何的河间府口音。
“听若娟姐姐说话。是京城的口音,不知道在京城住过几年?”连蔓儿就笑着问秦若娟。
“……小时候住过三年。”秦若娟就道,原来她自幼就跟着父母。秦通判在她小时候曾在京城做过几年官,后来放过几任外任。因此秦若娟说的一口正宗的略带京城口音的官话。
府城里众官宦人家交际,一般也都说官话,只是有一些略带了辽东府特有的口音。听人说话的口音也是门学问,仔细听这席间各位太太、奶奶、姑娘们说话,连蔓儿就能听出来,哪些人是辽东府本地人士,哪些是外地来辽东府的。当然,也有一些外地人士来的久了,说话也渐渐地带了辽东府的本地口音。
“是这样!那若娟姐姐肯定见过很多不同的风物,真让人羡慕。”连蔓儿就道,“什么时候请姐姐到我家,跟我好好说说,也让我开开眼。”
秦若娟笑着谦虚了几句,随后答应去看连蔓儿,又邀请连蔓儿有空也到她家坐坐,连蔓儿自然应承。
“听若娟姐姐说话,肯定是念过很多书的吧?”两个人越说越投机,连蔓儿就又问道。
秦若娟就点头。
“我们族里头,男孩子念书自然是要紧的,女孩子也要多少念几本书。”秦若娟就告诉连蔓儿道,她是自幼就跟着秦夫人识字念书,后来上过族中的女学。
连蔓儿又细问了问,发现秦若娟读的书竟然很是不好。
“蔓儿妹妹都念了哪些书?”秦若娟就问连蔓儿。
“不敢和姐姐比。”连蔓儿就笑道,“我哥哥和弟弟跟着鲁先生念书,我跟着借光,也随便念过几本书。……以后还要向姐姐请教。”
“不敢不敢,鲁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