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则是新建的商业区,河上有桥梁连接东西城区。出于新王朝稳保江山的需要,城防工程被摆到重建任务之首,为此沟不厌深,墙不厌厚,而且墙外筑墙,建成古代最坚固的城防。它的城防工程共分3个层次,最外一层称米底长城,建于城外往东一带远达数十里,这座长城以高墙深壕防备威胁最大的潜在敌人——东方的强邻米底。按原来设计,在米底长城与巴比伦城之间有一大片广阔的低洼地,必要时可利用幼发拉底河和城外运河的水闸放水淹地,强敌即使能越过米底长城,也将陷入泽国之中而不能自拔。后两个层次是指环绕东西城区的双重城墙,外墙以砖砌,较内墙略矮,墙外环以运河,起护城河的作用,外墙与内墙之间有宽约10—20米的开阔地,可将渡河越墙之敌歼灭在这一片毫无遮拦的中间地带。外墙以后的内墙当然是城防中重点的重点,它以土坯杂以砾石建成,高达36米,厚8米,可容四马车驾并列穿行。这道双重城墙全长达18公里,每隔44米有堡塔一座,全城共有320余座。由于巴比伦所处的冲积平原石料极缺,不仅内外城防工程不用石料,在城门建筑上也难以采用亚述都城大门必有的石雕守护神像之制,代替的办法是城门装饰巧用琉璃砖。巴比伦全城共设9个大门,其中琉璃砖装饰最称宏伟华丽的是中央北门——伊什塔尔门(伊什塔尔是胜利女神和金星女神,又是爱神与美神,类似西方的维纳斯女神)。这座城门地位非常重要,地形也很特别,原来从这儿进城便是王宫和巴比伦主神马尔杜克的神庙所在,但城外也有一座很重要的神庙——“年节神庙”和一座王宫(北宫),便依其位置连同附近的居民区又筑城墙卫护,形成一个规模较小的外城。每逢新年,必沿年节神庙——伊什塔尔门——马尔杜克神庙的大道作隆重的宗教游行,此道遂有“仪典大道”之称,而伊什塔尔门正好居于中心,更需突出城门形象的美观及纪念意义。这座城门按重墙复门结构,拱券大门两旁以双塔环卫,一共有四塔两门,门、塔壁面遍施彩色琉璃组成的牛、龙图案,牛是天神阿达的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