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以安家济世。还有多少人的才华超过孔老夫子?后世将孔老夫子当成圣人,其实他一点都不圣,穷其一生,只不过在做一件事,那就是克己复礼。人们大多以为,他所要复的礼,是已经崩坏的周礼。唐小舟不这样认为,孔子追求的,其实是实现他个人的政治抱负,是他的仕途,也就是说,孔夫子穷其一生,都在走一条钻营之路,他孜孜以求的,就只是当官。孔子尚且克己以求入仕,自己又为何不可?”
陆睿若有所思的默然不语,朱允文这番话让他有了一种共鸣的感觉。确实,每一个人年少的时候都希望自己能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是想要治国平天下的话,就必然要抛去自己的某些理想,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允文同志,你怎么看如今我们仁庆市的情况呢?”陆睿对朱允文问道。
朱允文沉吟了一下,缓缓说道:“有一种想法,我不知道对不对,说出来和陆书记探讨一下。我们国家的体制是党和政两条线。我觉得这是最好的体制,最符合哲学精神。哲学认为,世界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即宏观和微观。国外的议会制,议会管的就是宏观,政府管的是微观。但国外这个宏观和微观,隔得太远了,很长时间才开一次会,而每次开会,因为议员太多,意见分歧太大,往往只是吵架,办不成事。结果,这个宏观,成了宏而不观。我们国家的党委制,是一个常设的权力机构,对宏观的管理,非常及时,而且有力,比议会制要优越得多。当然,这也就会出现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宏观和微观界线的模糊。毕竟两者都是权力机构,而且,党委的权力远远大于政府,很容易产生跨界操作现象,党委插手政府工作,也就是党委抓微观。同样,政府部门一直都在努力排除党委的牵制和约束,想尽一切办法,控制宏观。这两种情形,往往要看党政一把手,哪个人更强势。”
陆睿想了想道:“你的意思是不是说,我们仁庆市的问题是,党没有管好宏观,而政府也没有管好微观?”
朱允文看了一眼陆睿道:“庆东同志这个人,我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