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大地加强了雅隆的实力。
立国之后,吐藩王国把这种战略扩展到了大唐、泥婆罗、天竺、西域甚至中亚一带,所掠奴隶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其中来自大唐和其他地域的大批手工业者更是促进了吐藩的文明。
吐藩对被征服者的政策分为两种,首先是对平民和奴隶,毫无异问他们都是压榨剩余价值的对象,而所征服的部落或者国家原来的世族豪门则被分化、融入到了吐藩的上流社会,成了新的贵族阶层,从而保证了吐藩的政权稳定。
尽管英明神武的松赞干布和卓识远谋的开国大相禄东赞效法大唐实行了均田制,让吐藩短时间内的国力迅速上升,并几乎让吐藩跨进了触及到封建制度的门槛儿。
然而他们不曾想到,在他们身后,为了财富,吐藩的贵族阶层进行了毫无节制持续扩张,使得国家文明没有跟上铁骑征讨的步伐,国家体制不但没有进步反而逐渐后退了。
随着贵族阶层的增多,土地兼并现象越来越严重,除了战争获取奴隶外,大批的破产农牧民也成了新的奴隶,他们的子孙就是奴二代,奴三代。只要是打上了奴隶的铬印,除特殊原因外,这种印记便被一直传承着,可以说吐藩的强盛是由奴隶阶层的血汗铸就的。
历史是少数人写的,但它建立在多数人的付出之上,这种付出有时候相当沉重和黑暗,凝固的文字后面往往充满了血腥。
高汉去那集市看了看,没逛完便转身走了。大集上不光是奴隶主在卖奴隶,很多破产农牧民也在卖儿卖女,而且各种族的人都有,其中包括唐人以及他们的后代。热闹的集市只能用一句话来形容:待售的奴隶比牲口还多,一个奴隶的价钱比一只羊还便宜。
“赞普用兵要粮饷、牲口,贵族老爷们自己不愿意出钱财就得从咱们身上榨油水,打一场仗就多了一批卖儿卖女的,今天是他们明天说不定就是咱们了,哎……”
作为“未来人”,高汉实在是无法理解这种现象,也无法接受,路人的哀叹给高汉解释了这其中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