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药王孙思邈的医药学精义,这些年可没少为彭女花心思,否则彭女坚持不到现在。只是他受时代所限对这种的病的认识不如高汉,没有什么痨虫,那是结核杆菌菌传播、感染所致。
小彭女天资聪慧,从小就对医药有着浓厚的兴趣,加上久病成医,在药医上的造诣不次于药老。
药老伤感地说:“现在所用药物全由她自己料理,很少让我费心。就是很少与外界接触,没有实践的机会,要不然必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医师。”
“哎,可怜的妹子。”
杨敬怜惜之心大起,不管什么痨病想上前亲近彭女。不想彭女脸色大变,急忙摇了摇头,然后转身飞快地跑到了茅房里。
高汉拉住了杨敬,“咱们还是想想怎么诊治这孩子吧。”
彭女咳血,这意味着已经到了开放的阶段,病到这种程度,在这个没有特效药的年代可不太好治。只有增加病人的体质,辅以汤药消炎去除并发症,最终依靠病人自身的免疫力使其钙化、痊愈。
高汉不会医术,虽然看出了是什么病,但对这种顽症没什么好办法,只能集思广益。
杨敬能提供的大多是以毒攻毒的偏方,其中有一种清瘀散结的蛊术对这类痨病有特效,在高汉看来那不是什么蛊术,而是以龟、虫之类入药的奇方。这倒让高汉想起了原世时记得的两个土方子跟她提供的类似,所用的也都是羊肉、小麦、生姜、乌龟等,没有危险性。
当然,这只是两人提的参考意见,真正拿主意的还得是药老。
药老经过认真考虑后,决定先试试高汉的方子,最起码吃不坏,还能进行食补,只是这食补却难了。跟他们来往的都是那些无产的旁支,大家都不富裕,根本就接济不了他们。
“我这一老一小过的是有上顿没下顿的日子,别说羊肉、小麦,就是能吃顿饱饭都是奢望。平日里要不是她制药、我种药行医,从族人们那里换些吃食,怕是山中早就多了两堆白骨了。”
药老的讲述让高汉和杨敬心里直发酸。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