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的风骨与惨烈,然后仰脖灌了自己几口浑浊的老酒,提笔写就了这篇祭文。虽然并不是每场葬礼都必需要有祭文,但有了后必竟能更庄重些。岳氏四代的所作所为、泣血泣泪,足以在历史上大书特书了,冲着这份付出与风骨,再隆重的祭文,再华美的颂词,他们也是配得上的。何况相比于史、韩两家能一掷千金的豪阔,宋君鸿能拥有和付出的,却只有胸中点墨、满腹诗文了。宋君鸿缓缓走到坟前,把自己手里的祭文再次展开扫了一眼。里面的那些个字词都是他早就烂熟与胸的,当时认为字字泣血庄重,句句掷地有声,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却又觉得这些字句轻飘飘得也极是无力的,就像手里的这张纸一样,单薄而脆弱。其实他也并非是不知道:再好听好看的祭文,也不过是寄托参祭者们的一点哀思或敬意罢了,但对于已经逝世的死者而言,却是并无丝毫用处的。岳霭一生追求的是什么?这种牺牲对他而言,是否真的那么甘之如饴其价值又有多少?对这一切宋君鸿也不得而知,他只是亲眼见证了这世间有些理想,的确是可以让人们可以心甘情愿地去为之赴死的。偏多热血偏多骨,不悔情真不悔痴。岳霭已经离开这个世界了,他求仁得仁,可在他身后留下的英儿该怎么办?满腔壮怀却又形势渐弱的黄龙党该怎么办?这个阴雨如晦的大宋朝该怎么办?英儿即将也要踏上他生前的道路继续前行了,可这条路并不好走!岳家人为什么总是要选这种艰难坎坷的路去走呢?宋君鸿在心里不知是敬还是惜的叹了一声,伸手把祭文就着烛文点然,一会儿的工夫,满纸文字就都化作了飞灰,如异界的蝴蝶般在风里依偎着坟茔轻轻飞舞、直至风倦舞怠才又慢慢向四周散落开来、零落成泥。宋君鸿瞅了一眼坟前的墓牌,上面以行书缕刻着几个大字:大宋义士鄂朱山之墓!为了任务的保秘性,岳霭即便在逝世后墓牌上也没能刻上他真实的名字。历史上多少无名英雄,可历史真的记住他们了吗?宋君鸿心中感慨不已。看着手里的祭文完全烧完,宋君鸿又拿起三枝香就着烛火点燃,然后再不说话,只是默默走到岳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