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中的这么简单。书院的工作,主要都是替人抄书为主。这个时代,虽然已经有了印刷术,但考虑到成本和销售赢利,所以只有类似四书五经和一些知名大儒的诗词文稿才会反复、大量地制版印刷。而一些不是很出名的书籍,以及那些普通文人士子的文学创作作品,却并没有能引起出版商们多大的关注和兴趣。所以,这就使得很多人手里的文字无法印编成书,或就算印过的书但因为名气或销量原因可能不再印刷,变成了孤本。这就催生了一个很特殊的行业——抄书业!这个行业很古老,往前回溯大概直达春秋战国时全开始大量兴起了,而且宋君鸿还知道这种行业直至一千年后的二十世纪初期也仍是零星存在着的,或许只有在复印机和电脑打印等产品大量兴起和普及的时侯,抄书这事情的发生数量才可能变得微小到不计了。因为这个行业需要一个最简单也是很重要的前提:要懂文识字,所以在读书人只占国民总人口的一小部分的大宋朝,抄一本书能获得的报酬也仍可说是不菲的。可惜在别的地方或许这种生意还能多揽到些,但在岳麓书院这种读书人摩肩接踵的地方,那些抄书的生意远不够其中众多家境不是很殷实的学员们瓜分的。而宋君鸿又不愿意动用鲁如惠手里的权力去帮他插队领工,所以只能在挂上号之后就开始漫漫地等待了。宋君鸿甚至想过和来时路上一样去帮山下的人代写书信,但他很快发现这个念头同样不可行。原因和上面的一样:同行竞争者太多了。甚至就连李孟春获得生意的可能性都比自己要大的多。宋君鸿很无奈,所以眼下只能拿凉水来敷衍自己的肚子。早上时李孟春曾言要去后山上挖野菜,宋君鸿高兴地想跟着一起去。但李孟春看着已经饿得走路都有摇摇晃晃的自己,还是劝自己在屋中躺一会儿,节省下体力。然后他愿意把挖到的野菜分一半给宋君鸿。所以,宋君鸿一直在盼着李孟春赶紧回来,他头回期盼一个男人简直已经到了望眼欲穿的地步。“梆、梆、梆”外面终于传来了有人敲门的声音。“孟春,你回来了?”宋君鸿心头一喜,刚想下床去,但着实又懒的动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