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的不作为令赤国的救援未能如愿,得到回信的施怀在朝堂上又是大发雷霆,气急败坏的指着尹良的鼻子怒骂。
就目前来看,赤国想得到外界的增援已不太可能了,只能靠自己的实力抵御金国,可在连翻的交战中,赤军的中央军和地方军也都损失惨重,唯一能扭转局势的方法似乎只剩下撤回在木国作战的主力大军。
这段时间,赤国连续向炎、尤二国求助,耽误的时间不短,可已攻占安丘郡的金军却迟迟没有再继续南下,进犯天马郡,因为金军内部的意见也未得到统一,在为到底是先巩固势力还是继续南下而争论。
林浩天当然是希望继续南下,进攻天马郡,进而把赤国的主力大军都困在木国,这样一来,己方便有机会直捣建康,一举消灭赤国朝廷。
林浩天本没打算能一下子吞并赤国,但战事的顺利让他的野心迅速膨胀起来,而眼下的局势也确实有速战速决的可能性。
不过楚连瑜则持相反的意见,认为己方不应再南下,而是先巩固己方所占各郡县的势力,与施怀形成分庭抗礼之势。
楚连瑜绝非胆小怕事,他有他的顾虑,在他看来,打到现在这种程度已是极限,再进一步,势必会引来其他势力的参与,炎尤那两个视金国为眼中钉肉中刺的强国又怎么可能会眼睁睁看着金国吞并赤国,漠视金国坐大呢?关键时刻,这两国肯定会出手,到那时,己方前有强敌,后方不稳,一旦战败,连重整旗鼓的根据地都没有,只能一泻千里,溃败回金国,先前辛辛苦苦打下的郡县都将化为乌有。
林浩天和楚连瑜的看法基本代表了金军内部的两大观点,一方认为目前机会难得,可速亡赤国,一方认为时机还不成熟,先巩固目前的胜利果实最为实际。
支持林浩天的有毕文,而支持楚连瑜的则是张辉。
事关重大,内部的意见得不到统一,林浩天不敢轻易采取下一步的行动,进攻天马郡的计划也就暂时被拖了下来。
恰恰在金军内部出现分歧,是攻是守争执不下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