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重修高阙塞,以抵御匈奴人,彻底占领河南地这块要地。
不过,筑城之事靡费巨大,朝中很多人并不赞同此事,而反对的人多以现在的丞相公孙弘为首,据张然从董仲舒那里所知,公孙弘之所以反对在朔方筑城,除了筑城真的花费很大,国库也没啥钱之外,最为重要的原因,还是天子有意要徙关东之民数十万人前往朔方。
一下子迁走数十万人,那谁还给关东的地主豪强们种地呀!这番举动,无疑是动了属于关东权贵们的大饼,这种情况下关东的地主豪强们又怎么可能轻易答应下来呢?
而且,此事在大多数关东人看来,这就是汉室在故意削弱打压关东人!不然你们为何不迁更加适应北地生活环境的关中之民,偏偏要迁关东之民呢?
于是群情激奋之下,这些人便纠集在一起,汇聚在丞相公孙弘这个齐人身旁,并请他出面反对此事。
由于反对的声音太大,就算刘彻也不得不考虑后果,所以就这么僵持了下来,但天子之意已决,所以,基本每次朝会都要拿出来讨论一下。而且,基本每次都吵得非常厉害。
果然,张然这边走神才不过眨眼的功夫儿,百官之中又有一人越众而出,对上方的天子拜道:“启奏陛下,臣闻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今赖陛下之洪福,大将军之神威,吾大汉稍胜于匈奴。然匈奴国力犹存,河西,漠南之地,尽是匈奴之骑。匈奴虎视眈眈于侧,朝夕可至。若是兵戈骤起,士卒无以为屏障,恐失其地。私以为,严大夫之言,乃为上策!无远虑者,必有近忧,舍一时之痛,而解万世之忧,才为智者虑!是以,臣恳请陛下,徙民朔方以实边!”
御案后的刘彻,听闻此言,不禁微微勾勒起一丝笑意,转向一旁的公孙弘道:“丞相以为,朱卿之言,何如?”
公孙弘听到天子的询问,连忙俯身拜道:“回禀陛下,臣以为朱买臣之言,却有可取之处。然,筑城徙民之事,靡费颇巨,今国库空虚,徙民所需之钱粮无所出。若强行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