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因贩盐赚了大钱,他后来也就从金陵移居到了扬州。
天历一八四
国挑起了鸦片战争,开始了对中国的疯狂入侵。
一腔热血的魏源自然在此关头不会置身事外,他投靠了钦差大臣裕谦,参与筹划浙江前线的抗英战争。当英军露出转攻镇海的苗头的时候,他又以钦差大臣裕谦幕僚的身份,毅然火速赶到了镇海,希望在此能够协助他的老雇主,在广东禁烟的过程中被革职,暂时受命于镇海抵抗英军入侵的林则徐,狠狠地给英国人一个教训。
在前线,他曾赶到宁波参与审讯了一个因在浙江定海附近测绘地图而被抓获的战俘,英军的炮兵上尉安突德。后来,他根据安突德的口供,又参考了各类的书籍,在次年写出了一本《英吉利小记》,在书中,他向国人尽可能详细地介绍了英国在各方面的概况,同时还揭露了英国侵略中国的贪婪嘴脸。
而除此之外,却由于他的很多见解根本都不能与实权派们完全相符,使得他在前线感到自己根本就无所事事。不久,他愤而辞职,回到了扬州。
几个月后,林则徐被定罪发配往新疆的伊犁充军。在林则徐路过镇江的时候,魏源特意赶去迎接,并为其送行。林则徐把他在广州编辑的《四洲志》交给了魏源,希望魏源能够编写完成《海国图志》,以让国人充分地了解外国列强,寻求抗敌救国的良策。
既然无法在战场报效国家,魏源自然不会辜负期望。在扬州的家中,他开始废寝忘食,一门心思地专心写作,以探索抗敌御侮的良策……
到了五十二岁的那年,经过了候补殿试,魏源终于成为了三甲中的九十三名进士一员,即便如此,据说当时的考官还嫌他的考卷上字迹过于草,有伤斯文,曾取消了他殿试的资格。
不管怎么样,魏源得以由此正式进入了“大清”的官场,虽然年岁不饶人,可总有施展一番拳脚的舞台了。
在跻身进士行列的第二年,魏源被放任江苏扬州府的东台县知县。不久又因母丧辞官回家,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