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地来耗竭秦国的实力。
当然,郑国的这个诱人的计划,对于正在为如何更好地发展水利,才能使本国农业的生产再上一个台阶而伤脑筋的秦国政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于是,秦王政不仅马上就愉快地采纳了郑国的建议,还立即征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交由郑国主持兴建这一浩大的水利工程。
不过,在接下来的施工过程中,由于韩桓王“疲秦”的阴谋败露,秦王政大怒之下,下令要杀掉这个万恶的郑国。
在生死攸关之际,郑国以一段“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为韩延数岁之命,而为秦建万世之功”的言论,不仅最终使得秦王政收回了成命,还得以继续一如既往被重用。
十几年后,这项以泾水为水源,灌溉渭水北面农田的庞大水利工程全渠完工,人称郑国渠。
郑国渠的建成。使得数万顷农田受益,使得本就强大的秦国,元,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获得了双丰收。
《史记》、《汉书》云:“渠就,用注填阏淤之水,溉岛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化…”
那个时候的一钟,为六石四斗,这种产量,对比起当时黄河中游一般才一石半的亩产来,显然要高出了许多倍。
当然,曾国藩此时之所以会联想到“郑国渠”来,那可决不是因为郑国渠的益处,而是郑国渠的阴谋。
如今的天朝虽然大势已定,但是,依然有一小撮对天朝政权怀恨在心的满清遗老遗少及件国势力,利用天朝的开明政治氛围,到处扇阴风、点鬼火,妄想着要夺回他们那失去了的一切。
因此,曾国藩认为,围绕着天津的这个地下排水系统,不能就断言其中绝没有类似当年的韩桓王和郑国那样别有用心的歹毒之人。
道理很明显,和根治整个海河流域的这个大目标相比,一个小小的天津又算得了什么。凭啥在这种关键时囊。要把大量的金钱以及人力和物力,往天津那根本看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