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形火器:
大致有口径在210—230毫米、长630—1000毫米、重70—120千克的铜制或铁制大型铳炮四座;
口径在75—119毫米、长316—520毫米、重8.35—26.5千克的铜制或铁制中型铳炮六座;
口径在14—23毫米、长230—440毫米、重1.55—2.5千克的铜制手铳十把。
不说船上的武备,单单就讲排水量,要是跟他的徒孙辈的航海名人哥伦布比起来,郑和的这艘“宝船”,要比八十七年后才出现在大西洋上的哥伦布船队的旗舰,至少也要大上一百倍。
在那个时候,这可是一种在全世界首屈一指的、巨无霸型的风帆战舰。
像这样的配备有火炮的超级战舰,即便是后来的那个号称海上霸王的大英帝国,也只是在六七十年之后,才能够鼓捣的出来(一四八八年之后,英国才首次在四桅的风帆战舰上成功地装配了火炮。其后,才又有了排水量达一千吨的风帆战舰)。
至于美利坚,就更是名不见经传了,他们能鼓捣出过吨的风帆战舰的时候,老老太爷级的郑和,都已经过世了三百五十多年了。
也就是说,中国的确曾经有过能称雄海洋的实力,但那强大的海上实力,只是耀眼于把中国从蒙元殖民者的铁蹄下拯救出来的大明王朝,不过,又终止在了另一个殖民者——满清的脚下。
对于整个的世界来讲,进入了十八世纪以后,那是一个风帆战舰得以迅速发展的风光时期,战船的排水量不断地增大,火炮的口径和数量也日益地增多。
等到再一进入十九世纪的上半叶,世界上最大的风帆战舰,不仅已经可以将排水量弄到了高达六千吨以上,同时在上面还装备了各式的大、中口径火炮超过一百门。这些上百门的火炮,都被一门门地排列在军舰的两舷,通过炮门,随时可以向外发出雨点般密集的,而又是致命的炮火。
真个是船坚炮利
按照当时各个海上强国的习惯,风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