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构成巨大威胁的犯人。
而身背三年刑期的杨辅清,在到了新疆之后,就是被分配在了这样一个由西北军政公署指定农十四军所代管的第三新生劳动大队内。
三年的刑期本就不算长,而杨辅清所遇到的现实情况,又使得他的这段服刑的日子,几乎就是飞一般地度过。
因为杨辅清所在的第三新生劳动大队,正好处在最临边界的和尔衮。
当已经为自己的罪过有了深深的忏悔之心的杨辅清,刚刚在一年的时间内由一个普通的劳动学员进步到了iǎ队长的时候,正值哈萨克大草原上刮起了的那场强劲的复国风暴,而第三新生劳动大队也与农十四军靠近边界地区的各部一样,按照西北军政公署的统一部署,在不耽误自己生产的同时,又尽一切力量,给予了哈萨克民众以极大地支持。
在此期间,作为第三新生劳动大队的服刑学员,杨辅清与他那一iǎ队的三十几个学员,曾一次次地与红十四军的军工们一起,仅仅凭借着一双双的肩膀和汗水,把一批又一批哈的紧缺物资,jiā到了萨克民众们的手上。
一八六三年,鉴于杨辅清在服刑期间的优异表现,他被提前三个月解除了刑期。按照惯例,这个时候的杨辅清,不仅可以选择返回他的家乡,或者是内地的某个地区,而且,天朝政fu还会根据其在服刑期间的具体表现,重新安排给他一个适当的工作。
不过,杨辅清最终还是选择了继续留在农十四军,并在他的一再要求下,先是坚持在了农十四军距离边境线最近的和尔衮团场。其后,他又去了塔什干。
农十四军在塔什干的垦区比较特殊,它不仅承担着随时要帮助浩罕王国政fu稳定其国内大势的重任,同时还是哈萨克复国运动的坚强基地和堡垒。
正是在塔什干,杨辅清在真正重温了他曾经的那种职业军人生涯的同时,也充分地显示了他的聪明才智。仅仅是领导着一个百多人的农垦中队的他,不仅曾不止一次地向垦区的决策层提出过种种的合理化建议,而且还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