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都是正一品的大官,下面,只有一个是从一品的官职了,中书平章政事!
这个官职,该是谁的呢?汤和?朱升?周德兴?李善长正在想着,就听到刘基接着读到:“刘基,为中书平章政事。”
读到这里,刘基的语音中有一丝颤抖,自己其实在皇上的手下,功劳不是很大,怎么封了自己这么大的官?
但是,在这个时候,哪怕是有诸多疑问,刘基也只能暂时放下,像刚刚李善长那样,谢主隆恩。
听到刘基为中书平章,所有的人都是一愣,尤其是李善长,怎么会是刘基?
朱元璋高高地坐着,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个人的表情,甚至可以看到每一个人内心的想法。
尤其是,李善长的脸,明显地一哆嗦,赏心悦目啊。
想要治理好国家,就得首先巩固好皇权,而巩固好自己的权力,最重要的,就是要会领导手下的这些大臣们。
李善长,属于是自己的家乡人,像他这样,从自己老家过来的人很多,这一派的势力,如果太大的话,就会尾大不掉,所以,将刘基高高抬起来,正好可以起到制衡的作用。
当皇帝,最重要的,就是要会让手下的大臣之间是平衡的,朱元璋深知这个道理。
宣读完毕,群臣再次谢皇上恩典。
望着这些人,朱元璋说道:“今日,我大明国开国之日,各位爱卿,有何治理国家的良策?”
“启禀皇上,微臣有些建议。”一旁的李善长首先出列。
“丞相请讲。”朱元璋说道。
“刚刚的宣读之中,我们依旧有很多职位空缺,现在,我们大明朝百废待兴,下面的官员,更有太多的空缺,所以,现在要紧的,是把这些空缺补上。”李善长说道:“但是,我们在任用官员的时候,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请皇上定夺,是否可以重新开始科举。”
鞑子的时候,废除了科举,虽然有过几次的重新开考,但是,机会都很少。
现在,李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