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来造这蒸汽机,简直就是烧钱的行为。
谁都无法做出回答,正在这时,路学的长官,杨基刚好路过。
“杨大人,这个番邦人,要用铜来造蒸汽机。”一名工匠向杨基说道。
用铜来造?杨基看看这两个金发碧眼的人,说道:“各位,陈王爷当初交代的,是要让这种蒸汽机,能够大规模地使用,如果我们用铜来造的话,恐怕,成本会非常高,对于我们的推广来说,大为不利,除了铜,你们看,精铁行不行?”
现在,中原的精铁,质量已经非常高了,比如火器,不需要再用昂贵的铜做铳管,全部都是精铁打造的。
既然火器都可以用精铁来代替,那这蒸汽机,又有何不可?
谁知,听到了翻译过来的杨基的话,这詹姆斯,一如以往的反对,摇头道:“不,不,不行,想要让这蒸汽机能够工作,就要保证气密性,必须要用铜来打造,精铁不行!”
“那这一个蒸汽机,要用多少铜?”杨基问道。
“少说也得一百斤,想要实用,咱们的蒸汽机,绝对不能太小。”詹姆斯说道。
一百斤!这得是多少万贯铜钱!这可不行!
这些蛮夷之人,只管造东西,不管这价钱,这是绝对不行的,杨基在脑子里思考着对策,突然,想到了什么。
既然是用铜只起气密性的作用,那么何必要实心的都是铜?外面用铜,里面用铁,来个夹心的,这不就解决问题了吗?
“我让工匠在制造的时候,李孟用铁,外面再包裹一层铜,打磨光滑,和这汽缸壁严密结合,这样可以吗?”杨基说道。
要是在以前,这杨基,也只是一个会之乎者也的人。但是,进入了路学之后,他在传授自己所学的同时,也在慢慢地受到了路学的氛围的熏陶,学会了各种奇巧之术。
平江的路学,在王爷的授意下,不仅仅教四书五经这些古典的东西,也教各种奇巧之术。术学等学问,都在路学流行着,就是连在工匠中口头流传的一些方法,也被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