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打书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就登基 > 第875章 坎儿井

第875章 坎儿井(2 / 4)

但能够发展起文化灿烂、规模较大的古城,当地人所依靠的并不仅仅是大自然的赠予,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智慧——坎儿井。

坎儿井是干旱地区开发利用地下水最早的水利工程,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它神奇的走向和结构能够最大程度保存珍贵的水源,为干旱地区的人民提供足够的灌溉和生活用水。

关于坎儿井的起源,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观点认为它来自于中亚,是从波斯帝国传入新疆地区的,时至今日,伊朗地区仍旧是世界坎儿井使用年代最长、数量最多之地。

第二种观点认为它来源于中国内地,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认为它起源于井渠,《史记·大宛列传》中曾记载当地人来到中原找到“秦人”学会了穿井之术,从而解决了城中断水的问题。

第三种观点则认为这是来自于本地先民的发明创造。

虽然学术界至今尚无定论,但目前还是第三种说法受到更多人赞同。

因为在新疆地区发现了刻有坎儿井的岩画,这些画至少有4000-6000年历史。

无论是中亚传入还是中原人传授,都不能解释在距今年代如此久远的岩画中为何会出现坎儿井的身影。

标准的坎儿井,一般由竖井和暗渠两部分组成,竖井供定位、进入、通风之用,开挖时所取的土会在周围形成环形土堆,从而防止地面水渗入。

竖井的深度与坎儿井所处的位置有关,下游地区一般只需要打10米左右,上游地区则有可能需要深至一百米。

暗渠又称“输水廊道”,有集水段和明渠段,其宽度、高度等一般只能允许一人侧身进入,长度则根据水位深度、土质等因素不同而变化,一般都有3到5公里,最长则可能超过10公里。

大部分位于地下的坎儿井,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了水的蒸发,在没有科学知识的年代,仅仅凭借实践建造出这样结构复杂的水利工程,先民们的智慧可见一斑。

坎儿井在新疆

最新小说: 穿越战国成白起 穿越之,小曼娘暴力驯夫 在国子监开小卖部 探花 唐女医之诗酒江湖军旅传奇 满朝文武都在帮我宫斗 城南政北 不抢个小娘子,当什么纨绔侯爷? 战国之军师崛起 我一个考古的,怎么就权倾朝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