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策,则据守河湟,以待时变。”
“如今贼人方据陕西,四面皆敌,自顾尚且不暇,哪里有闲心、闲将、闲兵理我?”
“我观那张应辰手底下无兵无将,只有三五千贼兵支持,又能奈我何?”
“即便贼人大举征讨,我等只需固守便是。稍微延耗些时日,彼辈便会不战自退!”
鲁允昌说的很明白,他们这一次起兵,一则“秉大义”,二则“得实惠”,百利而无一害,实在是不可多得的机会。
只要高举“忠义”的大旗,成则割据一方;不成焦头烂额的“顺贼”也当无暇西顾。
“若是我等从贼呢?”好个鲁宏,不亏是鲁氏土司培养的接班人,很快就从道德束缚中摆脱了出来。
“且不说贼人自有兵马,用不用得着咱们还是两说。”鲁允昌赞赏的点了点头道。
“即便用咱们,原来的文法砸了个稀碎,那走私茶盐的生意,咱们家还要不要做了?”
“权小财没,偌大个家业,焉得不败?”
义军的到来,哪怕不行杀戮,那么也会必然挤占原本甘肃镇上下的生态位,随之而来的就是诸土司权力的缩水。
而在诸土司权力缩水的同时,其经济利益也会受到巨大的影响。
一个最直观的例子就是原本鲁氏负责的茶叶,原本七八十斤就能换一匹战马,现在却因为义军不曾接手茶马司,单凭自由买卖。
马价居然暴涨到一百五六十斤一匹,实在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更不要说,一旦义军接管茶马司,重新划分利益。
那么他们这些作为“前朝余孽”的土司,即便不吐出肉来,也要收到打压,这如何认得?
“父亲说得对!”鲁宏闻言沉吟了片刻,补充道。
“我鲁氏驻扎连城二百载,岂有代代出能人的道理?”
“只要家业犹在,族中子弟读书习武,早晚还能出人头地。”
“若是家业败落来即便是韩白复生,武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