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王导无奈的叹了一口气道:“且让阿父再想想。”
王曦神色肃然,低声道:“孩儿虽愚钝,却是肺腑之言,还请阿父细细思量。”
王导望着她那睿智而深邃的眼睛,微微叹了一口气,道:“其实,若你能婚配于司马元瑾,阿父便可完全放心了。”
王曦脸色微微一红,低下了头。
……
会稽郡
一群群携家带口的难民,从四面八方涌向乡镇和县城,接受赈灾米粮。
依照何充所定,因旱灾颗粒无收的佃农,每个成人免费补给米五斛,六岁至十二岁免费补给三斛,五岁以下的孩童补给两斛。超过这个数的,需要向官府借;尚有资产但缺粮者,需向官府借粮,打了欠条,待来年秋收后无息偿还。
赈灾固然重要,但是仅限于接济灾民,那些未受灾的以及并非粮绝待毙者,自然不在接济的范围之内。即便是真正的赤贫灾民,接济也是要有限度的,否则每人五斛发下去,会不会因此养就一批闲人懒汉出来也难说。
当然,这只是一个大概的规定,实际操作起来难免会有差池,但是何充的原则宁愿是被百姓占便宜,也不能饿死一个百姓。
具体的赈灾工作,由左民尚书部和度支尚书主导,地方官员协助,羽林骑负责维持秩序,又派出御史稽查是否有贪墨现象,一旦发现有贪污灾粮属实者,立诛无赦。
余姚县。
城外排了二十多个赈灾点,一溜的粥棚排开,粥锅里正冒着腾腾的热气,老远就飘来一阵米香味儿,大队大队的灾民正在排队领粥。虽然肚子里是空的,但是毕竟有了盼头,所以灾民们虽然大多气色不太好,可是瞅着还精神,。
锅里的粥放了不少米,很浓,喝上一碗顶个半天不在话下。只是人限一碗,喝得太多怕撑坏了胃,反为不美。
在粥棚之后,一袋袋的米粮堆积如山,仍有马车不断的来回穿梭,拉来米粮,卸粮的汉子们忙得热火朝天。
喝完粥填饱肚子的灾民们,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