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抛尸于漳河之中,还将石宣居住的东宫改为养猪场。
石宣之乱发生以后,石虎又立仅十一岁的儿子石炳为储君,同时对朝中的大臣进行了大清洗,凡是与石宣亲近之臣,轻则罢官,重则死罪,于是整个石赵乱成一团,人人自危。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使得黄河北岸附近郡县的官员,一个个都人心惶惶,只图自保,对于大批百姓渡河南下之事,也没人敢禀报,就此睁一只闭一只眼了事。
………………
到了腊月,黄河终于冻上了,又过了十多天,便冻得厚实厚实得,就算用马拉着满载货物的大车在上面行驶,也安然无恙。
为了迎接大批的汉人百姓渡河,晋军比河北的百姓准备得更为充分。从黄河一开始冻上,晋军便在渡口处的河面上,铺满了泥土,以便百姓快速过河。
待得冻得严严实实之后,晋军更是派出小队的骑兵精锐,这些骑兵都是身披重甲,每人带四十枝箭,一把十石大黄弩,守候在对岸的渡口,以防百姓们被羯人追袭和拦截。
数日之后,在孟津渡口的晋军,终于迎来了第一批南渡的百姓。
这批百姓们约两三百人,大概都是一个大村庄里的,都是拖家带口,或牵着牲口,或推着独轮车,或者挑着担子,一个个都是瘦骨嶙峋,脸上露出凄惶愁苦的神色,缓缓的往渡口而来。
当他们看到渡口站满了全副武装的骑兵时,顿时又纷纷的停住了脚步,一个个露出惊恐的神色,一些妇孺已经吓得哭了起来。
果然,那群骑兵呼的一声围了上去,他们一连等了五六天都没等到人来,早就等得心焦了,此刻见到终于来了生意,便急不可耐的纵马围了上去。
这一冲不要紧,吓得那群逃难的流民大哭小叫,亡命逃窜,众晋军骑兵纵马从两侧掠过,高声喊道:“莫要怕,我等奉大将军之命,前来迎接诸位乡亲渡河,诸位休得误会!”
刚开始时,那些百姓哪里听得进去,只是本能的逃奔,然而终究是跑不过战马的四条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