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仁暴不相同。
炀帝见河渠已经成了,喜不自胜。就召集群臣商议道:“河渠既然已经有了,就要打造龙舟,不知多少龙舟才能够用。”丞相宇文述出班奏道:“头号龙舟,须造十只,作为陛下与娘娘们的行殿;二号龙舟,须造五百只,给十六院夫人并众美人嫔妃乘坐,好陪着陛下游玩;其余杂船,须造一万只,才能够这些中官和来往的官员使用。”炀帝大喜,说道:“爱卿言之有理,不知谁能够担当此任?”宇文述说道:“黄门侍郎王弘,此人谨慎多才,如果委任此人,定能很快完工。”炀帝答应了,就批旨让王弘到江淮地方,监造头号龙舟十只,二号龙舟五百只,杂船一万只。各州县供给钱粮,限三月完工,完工之日,另行升赏。王弘领了旨意,不敢怠慢,急忙来到江淮地方,发文书通知各州县,分派造龙舟。也有造三百只的,也有造二百只的,也有造一百只的,按照州县大小分开。那州县官员,又按照上、中、下户,分派给百姓。也有大户一家造一只的,也有中户三五家共造一只的,也有下户几十家共造一只的。怎奈龙舟必须造得富丽,每一只都要上万的银两,才能造起来。可怜众百姓,就是最富裕的家庭,能有多少银子?怎能够朝廷的用度?中户下户就更不用说了,这江淮一带地方,一家家、一户户,没有一人不深受其祸。或是亡家,或是破产,或是卖男卖女,坑害得万民百姓,十室九空。王弘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是一味地严刑重法,逼迫众百姓。如果超了期限,或者欠少钱粮,或者偷工减料,拿来以后,也不管身体强弱,都打得皮开肉绽,要他限期完工。可怜众百姓,相继死亡,惨不可言。
众百姓虽然穷苦,禁不得今日拷,明日打,没办法,只得去剜心割肝,连夜制造。不到三四月,十只大龙舟、五百只中龙舟、一万只杂船,都造得齐齐整整。王弘造完了龙舟,急忙奏知炀帝。炀帝大喜,就吩咐在龙舟上摆下酒宴,带领文武百官,发驾望汴渠而来。一来是看看河道,二来是看看龙舟,三来是犒赏这些有功诸臣。很快驾到了汴渠,炀帝将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