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幻化之笔,君子感慨之谈,应当别有商量;如果是见于经传,事情虽然奇怪,恐怕也不是妄谈。”炀帝说道:“爱卿说的很对。朕看了赵飞燕传,称她能在掌中舞蹈,翩跹轻盈,风都能把她吹走,常常怀疑是作者粉饰之句,世上的妇人,哪有这般柔软!今天看了袁宝儿的憨态,才相信古人的描写,好像也不全是虚的。”虞世南问道:“袁美人有何憨态?”炀帝说道:“袁宝儿平常多有憨态,就不说了,刚才见爱卿挥毫潇洒,就在朕面前注目观看,半天都没有动,大有怜才之意,不是憨态又是什么?爱卿是有才之人,不要辜负了她的美意,可以为她题诗一首,使她的憨态与飞燕的轻盈共同传为佳话,也记录了这一段光景。”虞世南听了,也不推辞,也不思索,走近案边飞笔题诗四句,献给炀帝。炀帝展开一看,上写道:
学画鸦黄半未成,垂肩搭袖大憨生。
缘憨却得君王宠,常把花枝傍辇行。
炀帝看了大喜,就对袁宝儿说道:“得此佳句,不辜负你注目一段憨态了。”又叫赐酒三杯。虞世南饮了,便起身辞出。
虞世南走了以后,炀帝也要起身到西苑玩耍,就在此时,一个太监走进来了,奏道:“娘娘有请。”炀帝问道:“皇后有什么事吗?”太监说道:“有人献来一名女子,娘娘想问问陛下如何打发。”炀帝听说有人献来女子,心里高兴,就叫袁宝儿先回,赶紧吩咐乘辇回宫。回到宫中,萧后接住问道:“诏书写得怎么样了?”炀帝一边说道:“好了,好了。”一边四下里观看。萧后明白炀帝找什么,故意问道:“陛下看什么呢?不认识妾的宫殿了?”
炀帝说道:“不是有人献来女子吗,在哪里?”萧后笑着说道:“妾已经替你收下了,现在正在后宫梳洗打扮,这就叫她来见陛下。”萧后说完,一面吩咐摆酒宴,一面叫一个宫女去宣那女子。酒宴摆好以后,还不见那女子来,炀帝一边饮着酒,一边说道:“人说美女总是姗姗来迟,果然不假。”萧后说道:“这个女子是从乡下来的,不打扮好了怎么来见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