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也射乎!——的感叹。那么,如何在争中还体现出德行呢?“揖让而升,下而饮”——姿态变化里有着什么样的意义?
君子如何在这个姿势的变化中展现自己的“争”和“无所争”——当然,也是无所争,如果只是“争”,哪怕“争”的有理,合乎规则,但是,其实还(只)是“争”,只有我们同时与“不争”联系起来思考,才可能明白孔夫子打开的是一个“争-不争”的之间场域,如果只是在“争”的领域中引入礼仪,还是“争”,只有同时也是“不争”,才可能既有“循法为节”的“以立德行”,也有“称道不乱”的“好学不倦”,从而观盛德。“揖让而升,下而饮”——这个姿态如何展现的呢?
如果要升到——台阶——到比赛场去射,必须要先揖让——这个揖让之揖是身体的作揖,是身体的曲折,是谦恭的姿态。但是也是身体本身在胜负比试中的调整。那么,何谓揖?推手曰揖,以手著胸。土揖、天揖、时揖并为推手。让,即“攘”,谓举手平衡也。举手与引手相似,但不著胸耳。揖和让是相异的:一个内收,一个外展,实际上,在这个内外的打开之间,如同汉语说“请”的姿态中,在自身后退和让它者先行的姿势中,一个场域被打开了。“请”——作为言语行为,以言行事的履行语式,一直是打开,通道的敞开的姿态。这个连贯的礼仪姿势中,有着多样的意味。一方面是:揖让而升堂,揖让而降下,而饮此罚爵。
另一方面,意味着:在升阶时,胜者先升,少右;不胜者先降——这里有着争的判罚标准了,“争”还是有着输赢标准的,而且要顺服这个标准。其实,在这里,射礼还是一种竞技的演示,而不是实际的战争。而为什么要涉及到饮酒呢?这里的饮酒可能有着很多复杂的含义,首先是喝酒姿势不同体现了输赢,输者饮酒的姿态是不雅的,要继续做射箭的姿态,这是君子为之耻的,所以射要去争鹄中。这里的耻也是德行的体现!也许,更加重要的是,这里的饮酒也有求和的意义?在饮酒中忘却输赢?中和之?如果,“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