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侍郎臣【XXX】奉
中书舍人臣【XXX】行
侍中臣【XXX】
黄门侍郎臣【XXX】
给事中臣【XXX】等言:
制书如右,请奉
制付外施行,谨言
D年E月F日
制可(这个“可”字原件由皇帝亲笔签署)
H年I月J日
尚书省负责实施政务的具体部门
尚书左仆射臣【XXX】
尚书右仆射臣【XXX】
某部尚书臣……某部侍郎臣……(以上是尚书省一堆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签名)
告【政务内容当事人XXX】
奉被
制书如右,符到奉行
主事【XXX】
令史【XXX】……(以上是负责抄写制书和存档的低级办事员签名)
X年Y月Z日下
——————圣旨结束的分割线——————
这个“制书式敕旨”的出台流程也很繁琐:
1。某天有人提醒皇帝,或者皇帝自己想起来:有个人要封拜/有件大事要办等,叫中书省的官员,也就是秘书们,写个关于这事的公文。
2。这件公文,因为按制度写好以后要送门下省审查,所以公文开头都是“门下:(当然那时候没有标点哈)”,后面接政务内容,一般要写得骈四俪六文辞华丽用典深奥,以显示其是有文化的。然后署上起草文件的日期“A年B月日”,“日”之前的数字空着,写好以后,把文件先送给皇帝过目。
3。皇帝看后,感觉可以,就提笔蘸朱砂把“日”之前的数字C填上,作为“我看过了这是我的意思”的凭证,这个步骤叫“画日”,随后发回中书省。
4。中书省秘书们接到皇帝你发回来的文书,要照抄一份,而把有皇帝亲笔“画日”的原件存档留起来(以防止皇帝耍赖说这个公文没看过你们欺君造假等等)。
5。原样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