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博士之首。西晋改设国子祭酒,隋唐以后称国子监祭酒为国子监的主管官。
汉魏时,曹操设军师祭酒(和军谋祭酒),是参谋人员里面的首席。在军中相当于参谋长。
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明代理学家湛若水、贪官严嵩都做过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发现甲骨文时也是国子监祭酒。
此时的国子监祭酒是孔颖达。对于孔颖达这个名字,林毅在后世似乎听到过,但对于生平身世均不知。
孔颖达生于北齐后主武平五年(574年),八岁就学,曾从刘焯问学,日诵千言,熟读经传,善于词章,隋大业初,选为“明经”,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隋末大乱,避地虎牢(今河南省荥阳汜水镇西北)。入唐,任国子监祭酒。曾奉唐太宗命编纂《五经正义》,融合南北经学家的见解,是集魏晋南北朝以来经学大成的著作。卒于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终年75岁。
这个孔颖达可不是一般人,孔安之子,孔子三十二代孙。唐初大儒,对儒学有突出贡献。
儒学经过汉晋南北朝的发展演变,家法各异,流派众多。在汉代有今文古文之争,家法师法之别。东汉末,郑玄企图统一今古,建立兼包并采的“郑学”体系。三国两晋,王肃创立“王学”,起而与郑学为敌。南北朝时期,随着政治的分离,而有南学与北学的纷争。至于儒学内部群经异说,诸师异论,更不下数十百千。纷纷攘攘,至有互为水火之势。五经越解越暗,圣学越讲越糊涂,十分不利于儒学的经世致用和发扬光大。在中国历史上,继承汉学风格,完成解决儒学内部不同流派和不同风格之争,巩固儒学壁垒这一统一工程的巨匠,便是唐初大儒——孔颖达。
林毅初见孔颖达,微胖,胡子近一尺长,一脸儒雅之气。林毅绞尽脑汁回忆有关孔颖达的信息,终于想起一点,在哪里看到过,孔颖达是孔子后代。
对于孔子的后人,林毅还是很尊重的。
孔颖达现年65岁,对于林毅来访,并没太多在意。谈不上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