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可执以冲突,但矢力轻必藉药耳。”
随着火器的应用弩渐渐衰落,从明代开始,军队已经渐渐不使用弩作为战斗武器了。
传统弩由于速度慢(上弦)、力量要求高(拉弦)难以持久。如果力量小了,攻击力又弱。所以,被淘汰是必然的。
然而,如果是钢弩却不一样了。钢,弹性好,加工精度也很高,可以通过简单机构辅助拉弦。后世精巧的钢弩,林毅在网上看到过,实现起来并不难。
火器的应用还需要一定时间,况且火器会发出响声,对于某些场合不适用。比如,偷袭和侦察。
林毅准备建议成立一支特种部队,执行特殊突袭和侦察任务。其装备不同于规模战,钢弩便是一种必备的装备之一。
林毅将钢弩定位在中小型上,大型弩没必要,可以用火炮取代。后世明朝的红衣大炮赫赫有名,据有的说法,奴尔哈赤就是被红衣大炮击中而亡的。
林毅给工匠们提出了钢弩技术目标:攻击杀伤力,中型钢弩一百步、小型钢弩五十步;自动上矢,铁簇仓中型弩十支、小型弩五支;可拆缷,便于携带。
时间不限,关键是质量。
。。。。。。
春天悄悄的过去了,迎来了热情炫烂的夏季。
麦子收割了,秧已经插播完了,最紧张的春播季节结束了。林毅觉得该去看看庄稼的情况了,毕竟是试点,出不得差错。
初夏的早晨,西沟村笼罩着薄薄的微雾。太阳没有出来,浐河上吹来的暖风,带着潮湿的凉意。梨花开过了,桃花开过了,雪豆花和各种色泽的菜花,都开过了,西沟村外的平坦的田畴,青青欲滴的软柔柔的稻苗,苍苍翠翠的丛丛蕉叶,在风中摇曳,呈现了一片生机。
林毅和司马铭再次来到浐河边,水车仍然孤独的、机械的缓缓转动着,带着河水不间歇的上升、下落,把这生命之泉分送到广阔的大地中,去哺育那些青青欲滴的软柔柔的生命。
西沟村就位于浐河边,是这次试点的重点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