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米长,虎皮撑开几乎占据了整面墙。应该是个很大的老虎了,林毅心道。
王奇见林毅盯着老虎皮看,便自豪的说:“这只虎是去年小儿们猎到的,有五六百斤哩!”
猎到这只虎,当时在村里轰动不小,虎皮一直保留在家里不肯卖。至今,谈到此事,王奇一家还引以为自豪。
苏定方同样也注意到了这只虎皮,比林毅看到的内容更丰富---这只虎皮完好无损!
王奇见两个人这么关注这只虎皮,抑制不住兴奋,继续说:“这只虎是被犬子一边射中一只眼睛而捕获的,身上完好。”
王奇叫来两个儿子,脸上洋溢不住自豪的表情,笑着说:“这就是犬子。”
只见两个一米八多的壮汉腼腆的对着客人憨笑着。。。。。。
壮而不臃肿、高而不笨掘。好身体!林毅心里赞道。
长期从事体力活动,皮肤黝黑、肌肉饱满。典型的后世健康美。
“好身手!”苏定方称赞道。
这么大的老虎,箭从两只眼睛射入,实在稀奇。苏定方也没遇到过。
当看到所用的弓箭时,更让苏定方和林毅惊讶!这弓箭太普通了。
弓起源很早,考古发现,在距今三万年前的山西朔县峙峪文化遣址中有石镞,这表明当时先民已经使用弓。
春秋战国时期,制弓技术达到很高的水平。约成书于战国初的《考工记》,详细记载了制弓所用的材料和制作工艺要求。“为弓取六材”的六种材料是:干(柘、桑、橘、木瓜、荆、竹等),角(牛角),筋,胶(鹿、马、牛、鼠、鱼、犀),丝和漆。对每种材料都规定了明确的选择标准。对弓的制作工艺真是非常讲究,冬天做弓干,春天浸治角,夏天治筋,秋天把三者用丝、胶、漆合起来做成弓体,入冬后把弓体放置于弓匣之内以定其形,来年春天再装上弓弦检验,制作一张良弓前后达三个年头。
唐代弓分为长弓、角弓、稍弓和格弓四种。长弓用作步战,角弓用于骑战,稍弓和格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