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仆役一般,王、吕也欣然接受,毫无怨言。
五个人通过舞文弄法,每年敛取不义之财多达二万两。三年考绩,蒋尽管因贪被革职,但是其他四人却满载而归。
对于这些官场乱象,毕德胜已经见怪不怪,拱了拱手“对不住,我只是来看看,要是有需要,一定叨扰”。
汉子见毕德胜穿着打扮不像是个缺钱的,也拱拱手“大人请了,以后有需要,只需来这吏部门外,都能见到小的”说完转身去物色其他人了。
毕德胜摇摇头,抬步向吏部大门走去,吏部正门紧闭,除非有上官或者宣读圣旨,一般不开中门,左侧角门前排着队,一长溜不下几百人,大家都是穿着官服,粗粗一看,竟然还有青金石顶子,胸绣云雁补子的四品官员,同样麻溜的站着,没有一点特权。
角门前。摆着两张书桌,两名吏部笔帖式,四名书吏端坐其后。
毕德胜吸了口气,他得过张思道指点,直接走了上去,旁边排队的官员有不少人起哄,这也引起了书桌前笔帖式的注意,笔帖式可是正七品,能担任吏部门房的职务,更是了得,要知道,门房乃是一部门面,俗尘司阍或者门上,一般都是主官的心腹长随,上传下达,端是不凡。
毕德胜上了台阶,不管旁边那些想杀人的眼神,从怀里摸出安德海除了圣旨以外给的吏部勘合,小心翼翼的递了上去,除了勘合,还有十两白银,随后又朝另一位笔帖式递上十两,四名书吏各五两,这就是俗称的门包,大清立国两百年,早就形成了一套潜规则,多了是坏规矩,少了办不成事。
要照着毕德胜从前两眼一摸黑的瞎闯,进是进的去,可也得凭白费一番周折,搞不好还要遭人嫉恨。
刚要开口斥责的笔帖式看到勘合,又看到毕德胜照足了规矩使了银子,到嘴边的话忍了下来,打开勘合一看,小心的站起身,脸上出现一抹笑容:“原来是毕翰林,请这边走”,这个动作让大门外掉了一地眼球,瞬间呱噪起来。
那位笔帖式转过头,只是这么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