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中受人白眼,日子过得很辛苦……你母亲临终前托人来找我,希望我能看在你姐姐的情份上,收你为徒,也是为了让你今后有一口饭吃……”
吕康听她提到病故的母亲和姐姐,不禁眼圈一红。
杜娟说完本门的规矩后,吕康毕恭毕敬磕了三个头,方才起来。杜娟拿出先前幸青松给自已作为谢礼的一百文钱,要递给吕康。
吕康一怔,红了脸讷讷的道:“师父,你这是什么意思啊?”
杜娟恬然一笑,说道:“我们传蛊与别的行当收徒的规矩不同——别的行当是徒弟在拜师之后,须送师父礼物,叫做‘谢师’;而我们传蛊是师父反要送徒弟东西的,‘谢师’变成了‘谢徒’了。”
吕康听了,似懂非懂,但她是一个性格很内向的人,也不好多问,讪讪地接下了钱。
原来蛊婆为了渔利或守护家庭,在秘养了蛊物之后,主人每三年须放蛊害人一次,否则蛊便会反噬自身及家人。养蛊的人看见别人中蛊而死,也会良心发现,不想再养蛊害人。要想杜绝蛊害的话,方法通常只有两种:一是将蛊嫁出去;另一种就是传一个徒弟,将蛊转移到徒弟身上。会蛊之人有了徒弟后,自已便没有了羁绊,不害人也不害已。
蛊婆如果既不想嫁蛊又没有肯学艺的徒弟的话,也可以让蛊去加害畜牲或草木,但害一个畜牲只能保一年平安,害一棵树木则只能保三个月的平安。
蛊婆为了良心自安,便会在收徒之时先用钱财“谢徒”。饶是如此,一些害怕蛊毒的女儿或媳妇仍然会坚决拒绝学习蛊术,所以蛊术要么随着蛊婆的死亡而失传,要么蛊婆就会迫于无奈另传外人了。
巫蛊门是一种帮会组织,蛊婆自然会时常利用蛊去伤害敌人,故这种烦恼很少有,但这种“谢徒”的奇特规矩仍然流传了下来。
本来蛊只能传与成年女子,吕康年仅十五岁,实非合适的传蛊之人,但吕康的母亲于上个月病故了,她父亲也死了多年,姐姐生前是巫蛊门的弟子,几门远房的亲戚都不肯收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