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上,顾老夫子慢吞吞地讲完了最后的一个学生的提问,一边慢慢地收拾着桌上的书本,一边慢慢地开口说道:“三个月后便是童子试了,哪些学生要想下场试下手,现在报下名……本夫子好安排讲八股……”
下面的学生们哄的一下就热闹起来了。
也不怪他们激动。童子试一共要考三场,县试、府试与院试,三场考试都过了之后,便能够得到秀才的功名,正式成为一个真正的读书人了。
只是秀才也不是那么好考的,县里面这么多的学子,但是每年能够考取者寥寥,实在是比过独木桥还要艰难的事情。何况童子试是不限定年龄的,这便导致很多年纪一大把的老者,与一群天资聪颖的少年们同场竞技。但是学问这个东西,一向与年纪没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便会有十三四岁十五六岁的秀才,也有六十七十八十九十的童生。
也因为这童子试难度不低,所以顾老夫子也只是随口在课堂上提了提,并没有真的打算让自己的这些学生去考。为什么,因为该考上的,早就考上走了,去了县学或者别的地方,找学问深有名还有官职在身的大儒去学习了。顾驽的学问虽然够,但是可惜却只是个举人的身份,在这点上没有办法跟人家能够当官的进士比。
而剩下的这些,要不就是历年选落了的,还有几个天分还算不错的,但是学习的时间还太短,还没有到参加童子试的时候。
他说着话,手里已经将自己那几本书塞进了布包里,背上正要走,突然有学生站了起来,说道:“先生,学生想参加此次的童子试,还望先生能够提供一些帮助。”
所谓的帮助,便是“五子互结”,并且还需要一个本城的禀生作担保。这样的事情,一帮来说,都是由师长来安排的。
顾夫子吃了一惊,抬头望去,想要知道是哪个学生如此狂妄。看清楚那个站起来的人,他的怒气小了些,可是还是不怎么高兴,说道:“你参加什么童子试!你八股都还不会做呢!童子试虽然也考诗词,可是真正起作用的,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