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只可惜在天启四年二人受到阉党的排挤而先后离职。说来也真是巧合,袁可立和徐光启是同年同月生,又是同年同月死。这时的徐光启和袁可立虽已年逾60,而保国守土的爱国忠心,昭昭可鉴,不让壮年。
万历四十七年(1619,徐光启以詹事府少詹事兼河南道监察御史的官衔督练军。他主张“用兵之道,全在选练”,“选需实选,练需实练”。这期间他写了各种军事方面的奏疏、条令、阵法等等,后来大都由他自选编入《徐氏庖言》一书之中。但是由于财政拮据、议臣掣肘等原因,练兵计划并不顺利,徐光启也因操劳过度,于天启元年(1621三月上疏回天津“养病”,六月辽东兵败,又奉召入京,但终因制造兵器和练兵计划不能如愿,十二月再次辞归天津。
魏忠贤阉党擅权时,为笼络人心,曾拟委任徐光启为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协理詹事府事的官职,但徐光启不肯就任,引起阉党不满,被劾,皇帝命他“冠带闲住”,于是他回到上海(1624。在上海“闲住”期间,他进行《农政全书》的写作(1625一1628。徐光启自编的军事论集《徐氏庖言》,也是此时刊刻出版的。天启五年(1625阉党劾徐光启练兵为“孟浪对”、“骗官盗饷”、“误国欺君”等等,《徐氏庖言》的出版正是对这些不实之词的回答。
崇祯帝即位,崇祯元年(1628,徐光启官复原职。
“徐大人,我知道你平时不是有特别大的谏言是不会参合这些事情的,但今天的场面太大,不得不麻烦老兄啊!拜托了!”余大成给徐光启深深的鞠躬。
徐光启点点头,“大成兄,不用见外,前阵子老夫病了,朝廷和京师连番出大事,现如今老夫抱病也要去看一看的,不知道为什么皇帝近来的心性有些改变,虽然说是好事,但为君者处事太过操切,也是一项隐患,我跟你去!”
钱龙锡是熬不过余大成才来的,此时听见有徐光启肯出来,自然高兴不过,在官职上,徐光启虽然不如他,但在皇帝面前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