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江家老宅特别热闹,江大梧及江又李这些离得稍远些的亲戚昨就来江家住下了。
“你娘咧?枣子这么大的事咋没露个面?”江大梧大咧咧地问道。
卫氏也不高兴地在一旁道,“二叔她生病了,侄女这么大的事即使生病了也应该来看看啊。哪怕是屁股挨一挨我家的凳,也算她尽了婶娘的心咧。”
李氏被禁足的事情除了知情的几个人知道,为了给她留个脸面没有对外。
江又梅解释道,“我娘这次得的风寒大夫了要过人,就不敢让她过来。我都不敢回娘家看她,怕过了病气不能带孩子。”
这次江又梅不仅给江又枣添了五十两银子的妆,还给了她两根金簪、一个金指环、一副金耳环,一匹妃色印花软缎。
江又山添了十两银子的妆,还给了她一个金镶玉的镯子,一整套银头面。这对才当官没多久的江又山来算是一笔不的开支了,他是感激自己病重期间江又枣对他的照顾。
包子和胖墩也各添了一两银子。
他们兄妹添妆的份量可是够阔绰了,连孩子都送的是银子。许多跟进屋来想看看他们兄妹到底会送些什么的人,都禁不住一阵啧啧赞叹声。
江又枣红着脸感激地,“谢谢山子哥,谢谢梅子姐,谢谢念子和冀哥儿。”
卫氏的嘴却是撇着的,她还嫌不够。她心里一直在算着江又梅给江又有的几千两银子。
包子看大外婆一副嫌弃样便道,“这匹软缎是贡品,是我那京城的爷爷送的,我娘自己都没舍得做衣裳,是要留着给枣子姨充门面。”
一旁的王氏满眼艳慕地道。“怪道这么华丽,我们铺子最近也进了些江南的好料子,但比这匹缎子可是差得远了。”
看热闹的人听是贡品。又是一阵更热烈的夸赞,卫氏的脸色才算好了些。
包子那话前半段是真的。后半段是编的。江又梅心里一阵暗笑,这子扯得还像回事。
江大梧鼓着眼睛笑道,“哎哟,不愧是当了县太爷和当了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