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所以,必须做出自己的特色来,要跟其它的糕点铺子不同。
因为有关系和实力,就把这个铺子定位为只向上流社会服务,要做得少而精,但包装必须漂亮。
卖给权贵的东西,一半卖的是糕点本身的味道,一半卖的是包装的品像,所以包装特别重要。
古代用来装吃食的东西实在少,只有瓷碟、木碟、竹碟等。江又梅想了想,提议大量收购新鲜的树叶或是荷叶,剪成各种形状用来包装。如今是秋季,有大量枫叶,让人多采摘些枫叶洗净。另外,还要摘些鲜花做装饰和造型。随着不同的季节变化,都会有些植物让他们使用。
当然,这些叶子和鲜花只能在当用,时间一久就不行了。当采摘、洗净、修剪这些叶子和鲜花也需要人力,也必须支出工钱。成本多了,卖的东西也要加价才行。
谢氏几人虽然不太明白,但都知道听大嫂的没错,便找了两家下人专门提供包装的叶子。
铺子定位商量完了,又商量着给铺子取个什么名字,什么林记,好味轩,四姐妹等等,都没通过。最后,还是江又梅提议的“上层饼屋”得到了一致赞成。既然是专门向权贵阶层提供的糕点,名子肯定要特别和响亮了。
她们四个妯娌,其中三个人只想当甩手掌柜,出了银子就等拿钱。便又选了周氏当常务理事,由她记帐,分派李左任务,定期向其他几位东家汇报经营销售情况等,暂时每月给她五两银子的劳务费。等以后铺子赚钱多了,再涨工钱。周氏很愿意干,也多做不了多少事,还能挣些钱。
第二一早,李左一家便搬去了上层饼屋总店,他们以后住在这里的后院,前院做糕点和卖糕点。李左带着两个儿子做,崔氏和范氏就在隔壁卖。周氏又找了个伙计在分店卖。
等把饼屋打理好,十月十五是吉日,饼屋开了业。
李左父子的手艺是江又梅调教出来的,加上自身有赋,不断的研究改进,如今做出来的糕点真不错。当初教周家的人也留了一手,哪个手艺人也不会把自己的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