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有了主意,不再为此而发愁了?
孙老师还未开口,朱由校已经起身,笑着说道:“孙师当值,也不必如此辛苦。有些不急的政事,压一压也无妨的。”
孙老师赶忙站起,拱手道:“微臣精力尚好,也不习惯于把工作压下,让别人劳累。”
朱由校有些无奈,转头对王体乾吩咐道:“把朝鲜使臣献上的人参给孙师拿来。”
王体乾恭谨地答应着,在前引路,朱由校转身出了值房。
孙承宗送了出来,躬身敬候,直到皇帝走远,连宫人持的宫灯也微不可见,方才回转。
对于皇帝的心智,孙老师这一年多来已经看得清楚。虽有操切的一面,但多数时候都表现得沉着镇定。
特别是对目前的两场战事,更是表现出了超过年龄的沉稳。也正是这种不急不躁,进退合宜,使得辽东和西南的形势在向明军倾斜。
当然,孙承宗对于皇帝重用厂卫力量,打击官员、士绅、地主、生员等,还是有些意见的。
虽然是财政窘迫,皇帝利用这种手段敛财也是为了战事,可到底是坏了传统和规矩,名声肯定会受到影响。
一代名君,又何必污了声名。或者手段隐秘些,或者让人顶缸,都是选择嘛!这帝王的心术和手段,皇帝应该懂啊?
孙承宗回到屋内想了一会儿,无奈地摇了摇头,又提笔在手,开始处理政事。
…………………
朱由校回到乾清宫,立刻给熊廷弼写了密信,要他尽快兵发广宁。
未必是马上就重兵出动,可能只是数千骑兵。但一定要做出试探,或者说是让建奴看到明军推进到广宁的意图。
虎墩兔既然要在义县领取抚赏银和开马市,朱由校认为是无法制止的。疯牛病犯了,兽医也没办法。
但明军可以推进到广宁,依然保持与喀尔喀部的接触和联络。也就是说,还是具备两家联手,打击科尔沁部的可能。
同时,虎墩兔若对喀尔喀部动手,明军接收喀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