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同等的生产科技,也无法击败没有内患的大明帝国。
更何况,现在大明帝国的皇帝,还是一位穿越者,具有别人难以企及的战略眼光,以及对敌人深入骨髓的洞察力。
说白了,不管是努尔哈赤,还是皇太极,被朱由校看得透透的。他们将有的举动,甚至是心理变化,都逃不过他的算计。
就象现在努尔哈赤对于汉官汉将的猜疑和清洗,朱由校的推波助澜使其更加严重。为何尽全力保证刘兴祚反正的成功,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以及后金的高层,肯定是想不到这些的。如果说他们是走一步看一步,朱由校则是走一步看三步,步步领先。
皇太极并不知道自己的建议会让大明皇帝偷笑且鄙夷,得到父汗的允许,便告退而出。
出来之后,皇太极的脸色变得郁郁,步履也变得沉重。
被夺了旗主之位,意味着在父汗心中的失宠。但这还不算完,镇江的纳拉忠明还在不断地给他添堵。
时不时就有被明军俘虏的女真人被放回来,给皇太极捎来纳拉忠明的书信。
不是攀亲戚,就是劝说皇太极弃暗投明,他愿以建州卫指挥使的职位相让,并保证明廷会既往不咎。
这明摆着是挑拔离间,皇太极现在连信都不看,不敢看哪!连送信的人都让他杀了好几个,书信则直接撕碎烧毁。
但这依然不能让皇太极释然,他相信父汗也肯定能获悉消息,并对他的疑心会越来越重。
为什么就给你一人送书信?父汗的猜疑难道没有道理?你毁信杀人又害怕的是什么?
有口无处辩,且是越辩越黑。把送信人交给父汗处置,皇太极有想过,但觉得也不是好办法。
皇太极重重地叹了口气,明廷这个简单至极的离间计,却让他愁闷苦恼。
更让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明廷为啥就可着他一个人坑,还乐此不疲呢?难道就不能换个人?
笃笃笃的怪异声音,打断了皇太极的思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