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提高不比依靠班组机枪的前提下。
哪怕是后世人比较熟悉,同时也是比较适合落后军队的志愿军三三制步兵战术,那也是建立在普及班组轻机枪,并拥有大量连击六十毫米迫击炮的前提下,在这两样东西普及之前,是玩不起来志愿军的三三制步兵战术的。
每一个时代的战术都有着它的时代要求,贸然照搬会死翘翘的。
赵东云这两年弄出来的所谓新式步兵战术,其实就是个不伦不类的东西,表面上参考了大量二战期间的步兵战术,但是考虑到第三混成协的实际装备水平,很多具体战术都是内里不一的,甚至为了集中步兵火力,第三混成协的步兵战术运用上依旧很大程度上采用了密集兵力。
不然的话,没有班组轻机枪支撑的零散步兵根本形成不了有效的火力打击网。
正是因为第三混成协采用的新式战术存在诸多缺陷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而且赵东云很多时候也只是提出一个理论上的概念,比如说防御以机枪为核心,进攻采取隐蔽接近,快速跃伏等等,而把这些战术理论完善的,却是第三混成协内部的诸多军官们,尤其是那些教育科委员们。
林永权手下的教育科是个比较繁杂的机构,早期是专门负责新兵的训练,中期又把征兵的事务也划归给了教育科管理,再过来教育科由于肩负新兵训练,同时也负责全军训练的指导、监察任务,所以各项训练规章、手册之类的都是由教育科负责。
而等第三协正式变成第三混成协,教育科也成为正式官方编制后已经拥有直属多个部门,包括征兵处、新兵营、督操处,其中的督操处权力最大,负责全军训练事务,并出台各种各样的训练指导文件,第三混成协里采用的步兵操典、炮兵操典、骑兵操典等都是出自督操处之手。
万姓军官和方姓军官就是教育科督操处的委员,官阶并不算高,一个是守备,而另外一个则是都司,如果外放野战部队的话,顶多也就是个队官。如果用现代眼光去看,也就是上尉、中尉这个级别。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