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同样由于采用了清一色的新式管理制度,而且有着福元机器厂的成功前例在,同样吸引了诸多国内资本甚至外资的参与。
几个新建的子公司中,尤其是福元织布厂,去年筹办的时候吸引了国内诸多纺织业的民族资本家参与,锦州李家当初就是想要入股其中,不过当时福元纱厂并没有大规模对外吸引投资,而是自己负担了前期投资,一直到今年二月顺利投产,并且由于日俄战争的爆发,该织布厂的布匹迅速攻占了东北以及其他北方几个省的机制布市场后,这才高调的面向资本市场增发股本融资,一举获得了高达百万两银子的融资,成为了中国北方地区最大的一家织布企业。
如果和福元纱厂这个母公司的纺纱业务结合起来的话,那么它的纺纱织布规模已经是超越了湖北官办纱厂、织布厂以及大生纱厂等国内其他纺织企业。
此外有意思的是,福元纱厂作为诸多福元集团子公司的母公司,但是自身业务却是远不如几个子公司,赵晨滨和赵晨亮等人掌舵人也是发现了这种尴尬局面,已经是筹备着福元纱厂的改组,不过事涉福元纱厂以及其他众多子公司,尤其还有福元机器厂这么一个重要子公司的时候。
虽然赵家在这一系列子公司里头做占有的份额估计也就两百万两银子左右,但是一系列重组涉及的各子公司以及合作企业的资产规模却是会达到千万之巨,关系到一系列子公司以及合作企业数万雇员的生计,没有太多现代企业重组管理经验的他们也是不敢擅自改动,而是听从了管理层的意见远赴纽约寻找重组业务的专业人士。
估计要重组完毕都得一两年时间。
福元纱厂出现在美国,英国以及任何一个工业化的国家都不奇怪,但是出现在庚子年后的中国,不得不说是极不恰当的事情。
虽然福元纱厂是赵家全权掌控,但从法律意义上来说,这家企业是属于正八儿经的英资企业,是向天津英租界当局缴纳税收的,而福元纱厂的重组过程中,更是打算把未来的母公司注册到香港甚至伦敦去,说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