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学堂并不急迫,暂时就办了一所。而这一所所费也不小,中学堂的花费更多,如果全部让学生来承担维持经费的话,会让学生家庭造成非常大的负担,所以基本上算是半送半读,官方解决一部分,学生的学费解决一部分。
大学堂嘛,现在只能说徒有其表,奉天大学堂虽然已经挂起了招牌,但是学生只有几十个人而已,连合格的教师都没有几个。
而师范学堂由于专业性比较强,乃是教师速成培训机构,大部分的经费就得官方来出了。
以上种种学校虽然当地士绅以及地方府县承担了大头,但是剩下的那一部分对于赵东云来说,依旧感到了非常大的财政压力。
手头上没几个钱的赵东云搞了这些官办学校后,已经拿不出多少钱来办教育的他开始把目光瞄到了私人教育上。
他让教育总局连续出台了好几项鼓励私人办校的措施,比如如果私人办校,那么官方可以无偿提供一片空地用来建校舍,出资人还会得到将军府的嘉奖。
不得不说,国人的士绅阶层中对于办教育还是非常热心的,不管是耕读传家的传统士绅,还是那些工商出身的大商家对于办学校都是非常积极,在奉天新政的大环境以及将军府教育总局的劝说下,不少士绅和大商家们联合起来,那些有名望的士绅则是出力,不缺钱的商家则是出钱,进而筹建各类私人学堂,其中士绅在本乡筹建的小学堂最多。
奉天的数大商家联合起来也是办起来一个中学堂。
甚至某种程度上来说,在赵东云的鼓励下,奉天的私人教育发展的远远比官办教育要快的多,而且有意思的是,自从赵东云鼓励兴办私人教育后,官办学堂所能接受到了捐助就少了很多,理由也简答,这一部分捐助流向了私人学堂那边去了。
尽管整个过程坎坎坷坷,倒是这教育改革总算是起了个头,等过多几年大量新式人才涌现而出的时候就能够看到教育改革的成果了。
当赵东云在奉天搞财政改革、军事改革、教育改革的时候,旁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