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是拥有十余万的段祺瑞也照样如此。
要不然段祺瑞也不会如临大敌,大肆从南方战线抽调兵力北上了,而且一抽调就是七八万之多,但就兵力数量上来说,已经是远远超过了奉军从山东南下的第二军三万余人。
而段祺瑞的抽调那么多兵力汇集徐州,摆出了一副要在徐州决一死战的架势,也就是让奉军被迫更改原先的战略,不但新组建的第三军南下增援河南,更是在拿下郑州后就是抽调了第一军东进徐州。
如此也就导致了围绕着徐州战线,奉军汇集了第一军、第二军总兵超过八万人的庞大兵力。
这对于段祺瑞来说,算得上是弄巧成拙了,如果段祺瑞只是抽调三四万人北上徐州的话,奉军还不会如此重视,不会特地把第一军从河南抽调到皖北参加徐州战役。
战争里头双方的各种行为都是相互影响的,之所以后续会造成什么结果,那就只有打过才知道了
而徐州一线汇集了双方超过十五万的庞大兵力,也就造成了去年内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如此庞大规模的战役对于奉军的指挥体系来说也是一个严重的挑战。
随着第一军、第二军陆续抵达徐州一线,尤其是在第十九旅拿下海州,奉军利用海军、军需部的诸多船只进行海运补给后,前线各部队,尤其是从山东南下的第一军得到了充足的补给。
而这个时候,奉皖双方准备了半个月的徐州大战也终于是来开了序幕!
九月十九号,赵东云正式任命孟恩远为徐州前敌总司令,徐邦杰为副司令,统一指挥第一军、第二军以及配属的两个统帅部直辖的一百毫米重炮营。
经过多天休整后,徐邦杰麾下的第十师第二十旅从峄城南下,对徐州六十公里外的邳州发动了进攻,该地乃是宿迁和徐州之间的重要据点,不但扼守运河通道,而且攻占此地也能够避免第二军的其他部队进攻徐州的时候免受侧翼威胁。
因此在奉军统帅部作战司的作战规划里,攻占该地是对徐州发起总攻之前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