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的话,哪怕现在没有重武器也先调上去当炮灰,如果前线战事宽松的话,那么就先训练几个月,同时等待武器到位,一旦训练几个月再配属了重武器,那么到明年又是两个主力师到手了。
这年头的中国,对于主力师的定义可以说非常简单,一个是兵员满额,武器尤其是重武器到位,然后经过三五个月的训练,再保持充足的后勤供应,那么这样的部队拉出去基本上就算是主力师了。
嗯,不客气的说,其实这种部队已经可以和段祺瑞麾下的第四师、赵东云麾下的第三师、第九师、第十师打仗了,如果再经历一两场战事的磨砺,嗯,前提是没有和当初王英楷麾下的第十一师、第十二师那样被打的大败崩溃的话,那么这支部队就能够迅速成长为各大军阀手中的精锐主力部队了。
所以对这新编的两个师,赵东云是做两手准备,一方面情况经济的时候把他们当炮灰部队用,另外一方面有机会的话,他还是希望着能够把他们编成主力师。
所以这样的话,虽然各种军械不可能短时间内全部到位,但是各种武器都得先调拨一部分,让部队先训练着,也就是所谓的让人等装备。
在这军械一事上,步枪和机枪等问题都算是小的,唯独这火炮最不好解决,奉军原本就是极度缺乏火炮,除了第三师、第九师、第十师以及第四混成旅、第五混成旅、第七混成旅这六支入关前编成的老部队外,其他的第一师,第八师、第十一师、第十三师、第一混成旅、第九混成旅、第十混成旅所属的炮兵团\营都是没能满编。
这些缺编的部队里多则如第十三师有两个半个炮兵营三十余门火炮,一般的如第一师、第十一师只有两个营三十二门火炮,而少的如第八师只有一个营十六门。
而上述的诸多火炮已经是过去多年来苏系从福厂、进口积累的所有家当了,此外还是在收编俘虏了诸多直军、鲁军、豫军的火炮后才拥有的规模。
至于现在还要增加火炮数量的话,办法有二,一个是依靠福厂生产,但是福厂的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