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清江浦的近万敌军共同组成了宿迁——清江浦防线,虽然以敌军总数三万余人要防守这么一段将近七十多公里的防线显得过于单薄,但是我师兵力也不足。
除非放弃清江浦方向,集中兵力汇集宿迁方向,否则依靠宿迁那边一个旅的兵力很难攻克当面敌军!”
说话的是第十师参谋长苏康云上校,该人和奉军里绝大部分高级参谋一样,乃是一名进修生,而且和其他进修生有些差别的是此人在考入进修班之前,还是一名留德生。他乃是袁世凯早期派往德国学习军事的官派留学生之一,此人自然无法和杨德明那少数几个天之骄子一样考入柏林军事学院,而是就读于普通的士官学校,日俄战争后期回国和诸多留德前辈们一样,他也是选择了去投靠赵东云,任职奉军后一边在作战处任职四等参谋,上尉衔,然后一边兼任奉天军校的教官。不过和很多留学生不同的是,他并没有放弃继续求学的机会,而是又考入进修班,去年毕业后由于具有留德生和进修生的双重资历,升迁速度可以说快速无比,先是到野战部队担任了短短数月营长过渡了下后,就是被迅速调回作战处任职二等参谋,并顺利晋升为中校。
作战处因为其特殊性,期内的参谋们普遍都是高学历的校官,而且相当多的团长都是有过在作战处担任作战参谋的经历,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调任到作战处当一个作战参谋,乃是那些少校、中校级别的校官们追求的晋升渠道,因为只要去作战处任职数个月后,往往就能够得到机会外调到部队担任团长或者是师旅参谋长,军衔也会被顺利晋升为上校。
虽然说奉军里也存在了大量一步步从连长、营长、副团、团长这个路子晋升而来的上校们,但是这些人绝大部分都是很难跨越少`将这道门槛,继而成为高级将官的。真正被高层寄予厚望,重点栽培的中层军官们往往都会被铨叙处特意安排到不同部门,职位进行轮换任职,以积累足够多的经验,同时通过频繁的调职让他们的资料更加丰富,从而晋升的时候也好堵住别人的嘴。
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