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蓉来到襄阳城楼,抚摩着郭靖熟睡的,布满硝烟的面庞,为他轻轻盖上毯子,眼中盈泪,轻轻伏下身子,脸贴在丈夫怀中,“靖哥哥,天下百姓的命运,你我夫妻的性命,都看明天一战了……”
……
黄蓉不顾一切地飞奔向被绑在炮台上的襄儿,她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女儿被烧死。
她跌倒在地,郭靖追上前来急欲阻止,她哭嚎着挣扎着扑打着,“放开我,放开我,我要去救襄儿!”这一刻,她不是丐帮帮主,不是郭大侠的得力内助,不是镇守襄阳的英雄,她只是一个最平凡的母亲,任硝烟和战火弥漫四周,她只感到内心奔涌着骨肉相连的巨痛。
“国事为重,襄阳为重,天下百姓为重!”
……
黄蓉望着远处硝烟云涌中的女儿,“襄儿,襄儿―”,终于,她发出撕心裂肺悲痛欲绝的一声哭喊,转身奔向战马。
战火中,郭靖在原地趔趄几步,奔跑而去的是强忍悲痛深明大义的妻子,身后是高悬炮台性命难保的女儿。英雄有泪,为国无悔。此身报国,视死如归。
“回城!回城!回城――”,千军万马中,郭靖振臂而呼。感天动地,气贯山河。
战鼓激昂中,他留下最后一眼含泪遥望,回城。
这一去,也许他再也见不到他们可爱的女儿。
……
襄阳城外的忽必烈军帐中。
忽必烈笑道:“两位贤徒前来行刺小侄,郭叔父谅必不知。”
郭靖点头道:“我事先未及知悉,小儿辈不知天高地厚,胡闹得紧。”
忽必烈道:“是啊,想我与郭叔父相交三世,郭叔父念及故人之情,必不出此。”
郭靖正色道:“那却不然,公义当前,私交为轻。昔日拖雷安答领军来攻襄阳,我曾起意行刺义兄,以退敌军,适逢成吉思汗病重,蒙古军退,这才全了我金兰之义。古人大义灭亲,亲尚可灭,何况友朋?”
忽必烈见郭靖气宇轩昂,不自禁的喜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