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月二十日起一共三日是文科初试;而从三月二十五日起一共五日是武科初试。
初试是对应试举人基础素质的考试,文科初试考法学和理学两科,法学为国家律法和治国之法的总称,考察的是考生对国家律法、法理以及社会人文的认识和理解;而理学又称博物学,是数学、格物、哲学、地理的总称,考察的是考生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水平。
初试后,礼部将从所有应考的举子中选出300人进入复试。复试在四月五日举行,只有两天,考试的方法是做命题作文,通常以时事考察考生对所发生事情的判断和处理能力。复试会在300名入选考生中再筛选出50人参加十天后的殿试。殿试由皇帝出题,考生当面应答,以考察其应变能力。
这三次考试通过的考生会得到不同的身份:通过初试而未通过复试者,赐同进士出身;连续通过初试、复试后皆可以得到赐进士出身,而殿试的头三名就是头甲的状元、榜眼和探花。
武科的初试考军法和策论,四月十日的复试才考武艺。因为来京城应考的举人很多,所以只好采取这种可以同时进行的方法进行初步的筛选。不过,为了让那些军事理论不好,武艺出众的举人们也有机会,科举法案还规定了另外一场比试,那就是所有没有被初试取中的举人都可以到朝廷专门的演武馆演武,分批进行直接筛选。不论是复试中的武艺筛选还是演武馆中的筛选,考试都分两项,一是骑射,一是步战。武科复试的时间是三日,每天考察一百人;而演武馆中的筛选则从四月七日武科初试开榜后一直持续到五月七日,整整一个月。毕竟,所有未取中的武举都不愿放过这个机会,而这段时间,也差不多可以将所有没有通过初试得举人考察一遍。
武科三场正式考试中所取中的人数与文科相同,但是,因为武科有演武馆的缘故,武科第三等赐同进士出身就比文科多出一百名。不过,这些人的“合格证”上的说明与考试取中的同进士不同,多了“武艺”二字,他们分配工作时也往往比正规的同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