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物,并且表达了自己愿意和段颎永久结盟好的意愿,还将贾诩礼送而走。
那些和贾诩一同被抓的汉人,全都被活埋,只有贾诩一人得以幸免。
叙述完了这段事迹,贾诩目光炯炯的看着陈旭,问道:“主公可知,吾当时为何要冒充段公之外孙?”
文昭皱眉沉思半晌,说道:“段公久为边将,威震西土,羌人畏惧段公至极。军师假以段公外孙,氐人惧段公之声威,必不敢谋害军师性命。”
贾诩面带微笑,再次问道:“主公可曾想过,氐人、羌人为何会畏惧段公之声威若斯?”
皱眉沉思半晌,文昭终于还是摇了摇头。他虽然知道段颎乃是东汉名将,为‘凉州三明’之一。然而,他对于段颎的具体事迹,却并不十分了解。
贾诩缓缓说道:“在羌人屡次叛乱的过程中,凉州在同一时期出现了三位名将,他们分别是皇甫规、张奂与段颎。”
“其中皇甫规表字威明,张奂表字然明,段颎表字纪明。因为三位的表字中都有个‘明’字,又都在治羌中立功扬名。故而在当时,他们被人合称‘凉州三明’。”
而后,贾诩就开始叙述段颎的事迹。
延熹二年,被填大了胃口的羌人不满足现状,再次大规模反叛。
但是这一次,迎接他们的不再是满口仁义的招安官员,和送上门的钱粮,反而是一个挥之不去的噩梦——段颎。
段颎的堂祖父段会宗,虽然官至西域都护、光禄大夫,封关内侯。然而段家的辉煌,早就因为不断的羌人叛乱而败落。
段颎乃是武威人氏,而武威郡正是羌患极其严重的区域。
永无止息的羌人叛乱,使得当地民风剽悍,段颎亦是如此。他年轻的时候就‘习弓马,尚游侠,轻财贿’,名扬州郡。
后来他发现,仅凭个人的勇武,根本不能结束家乡永无止息的战乱。于是乎,段颎弃武从文,研究兵法、经学、古籍。
后世‘折节向学’这个成语,正是因为段颎的改变而出